自己有个快要满三岁的儿子;也因,从事一线教学工作,所以,不断学习去完善自己的教育观是我的日常。
中国目前的教育方式,被戏谑的称之为“中式教育”,提倡死记硬背,它剥夺了孩子的学习乐趣,遏制了孩子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中式教育”的核心是“应试”;于是,很多“深受其害”的人跳出来,反对中国的这种教育方式,提倡要走“应试教育”的反面,要“素质教育”。
美国名校,以常春藤盟校为例,入学条件就是要求孩子在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要有自己的特长,要能任意挥洒自己的天赋、兴趣和才能。哇!看!多好!这不就是中国提倡“素质教育”的那些人想要的吗?别急,其实,这是美国教育的分层体现。名校的教育并不是每一个美国家庭的孩子,都有机会接受的。常春藤的招生标准,是自动筛选家庭条件好的学生。家庭条件好,才有经济条件培养孩子的特长,发展孩子的兴趣,滑冰打球、骑马射箭、音乐绘画……而美国的大部分平民阶层的家庭,接受的还是“大众教育”,孩子只能上公立的学校。
从前几年开始,大家对国外的教育印象就是“快乐教育”。这个教育理念一出,还是相当受中国家长们欢迎的;毕竟,家长们少费劲少花钱,孩子们也轻松快乐,这不两全其美吗?而前些时候,有一种思潮,说是“快乐教育”其实就是一场阴谋论,是一碗毒鸡汤。有人分析:其实倡导“快乐教育”是国外上层社会的人实现社会分层的方式。精英阶层怕大多数平民阶层的家庭孩子赶超他们的孩子,所以,声称,要提倡“快乐教育”。
今年,美国公立学校,就有好几次教师大罢工。原因就是教师工资太低,要求涨工资。但罢工的结果,工资是涨了,但涨幅不大。教师待遇不好,教育部对教师的教学要求就降低:让教师少干活、三点多就放学、教师也别布置那么多作业增加自己的负担……教师轻松,学生快乐,这也是另一种“快乐教育”的解释。
不管国外的“快乐教育”的真相是什么,总之,教育还是需要孩子花时间花精力辛苦的学习才能够出成果的。普利策新闻奖获得者爱德华·休姆斯,卧底蹲点“全美最佳中学”——惠尼中学,然后,写了一本《美国最好的中学是什么样》的书。书中真实记录了当代美国高素质中学生的生活,全书有一个数字“4”,能概括学生在校的日常:“每天平均4小时睡眠,每天四杯拿铁咖啡,4.0的GPA成绩。”
这不仅就是美国教育的现状,更是中国教育的翻版。
只要教育的目的是为了选拔,那么无论考核的内容是物理还是骑马,都是一次艰苦的征程。要说区别,那就是物理人人都能学,适合进行大众化的普及教育;而骑马注定了只能是少数人才能接受的教育。
所以,中国的教育是相对来说,最公平的。全国学校,不管是山村还是城市,教材统一。高考面前,人人机会平等。而我们很多人都是中国应试教育的受惠者,通过高考,改变了命运。
读书、学习肯定是一件颇为辛苦的事情,换成做任何一件事情,都是如此。唱着歌就能把知识学完?快乐着就能成才了?要想在激烈的竞争中胜出,那肯定会是很辛苦的。
但是,学习上辛苦和学习上痛苦,是两码事。如果学习让一个孩子非常的痛苦,不仅仅孩子学习吃力,及时长大以后,看似成功了,内心也是异常痛苦的。社会上类似“药家鑫事件”的案件还少吗?如何,让孩子在学习上减少痛苦,甚至是爱上学习,相信是很多家长想要知道的方法;这也是我,想要不断探索和追求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