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文学的出路就在于类型化——类型的越彻底,商业上会越成功。
众所周知,商业小说市场是比较完全竞争的图书类型,畅销书作者、运作方式相对透明。市场分类也越来越清晰:有人专门做原创,有人关注经典再版图书,有人留意最近那个作者又火了起来,随时准备下手挖……因为各自的定位不同,关注的点和运作方法自然不同。
寻找红海中的蓝海
做出版的这些年,从最早十年前的奇幻小说热潮(哈利波特的全球浪潮和电影《指环王》的成功是肇始者),到后来的悬疑恐怖小说的“泛主流化”;从传统文学式微,到网络文学大热;从百家讲坛火爆,再到探险、穿越作品风生水起,诸多题材,不一而足。中间有人得手,有人失手,可谓几家欢乐几家愁。
其实无论何种题材,都要有明确的类型,明确的情节和明确的卖点。这里说的类型,指的是作品提供具体的价值点,而非探险、悬疑、军事、商战等类型,价值点是指具体类型中“特质”,特质是指自己优于别人的地方。
比如说《鬼吹灯》这样的作品,明显属于探险小说,但探险小说无疑是小说中的“红海”,竞争非常激烈,但“盗墓”这样的构思,自然就是创造了探险小说的蓝海。
前些年,我策划出版的军事小说多一些,多年后的经验后告诉我,军事小说一定程度上也遵循了这个法则。虽然市面上的军事小说很多,但我坚持寻找军事小说的蓝海,寻找作品的差异化特质。
如军事类型中,我深挖的警犬题材,做成了畅销小说《特警犬王》大获成功(后被改编成电视剧《神犬奇兵》)。阅读在现在这个社会,日益私人化和细分,阅读偏好更加多元,在媒体更加丰富,信息日益膨胀的现代社会,这为我们的出版事业注入了新的机遇与希望。
没有趣的图书很难阅读,没有“点”的作品很难畅销
历来关于读书的功能,历来存在着很多争论,现代人被各种媒体轰炸的头昏脑胀,是否足够有趣,当仁不让的成为了众多休闲阅读者的选择标准。
一本书有时候也像一个人一样,首先要有趣、有亲和力。然后,这个人也要有一定的内涵,浅薄之徒自然让人日久生厌,具备有趣和有料之外,还要有性格——有了成熟的性格,他才称其为一个完整的人。
从一部文学作品来说,具有了亲和力和内涵,读起来又让人饶有趣味,这样的作品自然性格鲜明,有了自己独特的立场和观点。
拥有如此诸多气质的“颜如玉”,如何不令读者心动?
作为一个图书策划人,策划和卖点的提炼当然更为重要。作为作品“点”的提炼是个宜早不宜迟的事情,在作品刚刚诞生,还未成书的时候就开始“预谋”,这样的准备和预热工作是令一部作品畅销的先决条件。有很多读者的好奇心和阅读需求恰恰都是在这个时候被制造出来的。
在很多现实操作中,大众类的图书关注者众多,话题的提出更为容易。比如传记类书,相对一些学术图书和专业图书,就更加容易受到大众媒体关注。
话题的筹划、选择最好在选题阶段就有通盘的考虑,最重要的还是要对具体图书的内容有较为清晰的提炼,敏感地捕捉到其中的闪光点。
聊出来的选题
类型小说需要对读者和市场有着清晰独到的认识和见解,一个人的力量当然有限,如果能发挥集体的力量,发动身边的朋友,围绕一个具体的点来谈,以点带线,以线带面,带面成体,如此一来,很多选题都能通过这种头脑风暴式的讨论方式创造出来。
特情小说《特警犬王》就是这样“诞生”的。这个长篇小说从“要为中国的警犬立传”这句话得到启发,我开始罗织作品的整体定位、故事大纲。
当初酝酿策划《特警犬王》时,结合当年的图书市场,发现动物题材图书突破了以科普类图书为主的格局,讲述人与动物感情和以小说形式描述动物独特品质的图书成为热点。其中,尤以“导盲犬系列”和“狼文化”为最,几年前,《再见了,可鲁》曾赚去了无数人的眼泪。而《狼图腾》不仅从畅销书变成长销的畅销书,而且引领了一股出版潮流,有关狼的图书迅速达到数十种之多,涵盖了文学、企业管理、成功学等各个领域。
同时,我还发现军事类型小说也渐渐开始风声水起,市场还有很大运做的空间,目前市场上军事题材小说有描写特种兵、雇佣军、未来战争等等的小说,但描写警犬的军事小说确实没有。充分分析市场后,我想到了这个集合动物、军事、特警题材的小说《特警犬王》的雏形。
随着思路越来清晰和明确,题材的衍生和卖点让我越来越兴奋,后来的作者很好的执行和印证了这些策划,《特警犬王》在当年掀起了一轮军犬警犬的热潮。这种成就感自然是策划其他作品所未能体会到的。
想想看,糅合了多种畅销元素的这样一部作品,不畅销才怪。
时下人们对出版普遍怀有急功近利的想法,发现一个好的题材、好的作品都是一窝蜂。严重透支了读者的需求,最后造成了读者的厌烦心理,这对整个行业来说都是噩耗。
细节绝对成败
细节决定成败,很巧合,这曾经是一本超级畅销书的名字。事实上,图书是个十分要求细节的工作。一本书的任何一个环节出了问题都可能前功尽弃,正如已经烧到99℃的水,因为缺那“1℃”,水就无法沸腾一样。
把握出版环节上的各个细节,大到选题策划,小到排版上每个字号的大小,都非常讲究。为了一本书的封面装祯仔细研究、反复修改是经常的事情,为图书内文字体、版式的变化几经琢磨更是家常便饭。
有人重视营销,但忽视了文本。岂知,再好的营销都是要依附于一个优质的文本,用“向和尚卖梳子”的营销理念作书,实在是丢了西瓜捡芝麻。对文本细节的重视,才是对读者负责,针对作品的营销也相应能得到最大程度的回报。
网络淘金背后的丛林法则
作为一个嗅觉灵敏的出版人,网络已经不仅仅是个寻找出版资源的“作者仓库”或者“文学作品集贸市场”,网络正日益演化成“出版高地和源头”,能从中看到很多潜在的读者需求点。目前的图书出版市场也的确引证了这点。翻开近年来的畅销书排行榜,会发现越来越多的作品都是从网络开始发迹的。
很多出版机构围绕一部四大名著,基本上半年的选题都出来了。这样做当然无可厚非,只是会在老路中慢慢失掉对市场的敏锐感觉。从2006年开始,我发现军事小说领域是很多出版人尚未涉猎的领域,市场上关于军事文学大多是跟历史有关的沉重题材,虚拟类的小说作品很匮乏。
很快,我在第一时间内找到了一个系列小说的好“胚子”《弹痕》,充分打磨包装后,系列作品的第一部《弹痕—绝密尖兵》终于上市了。这本书在新浪读书开始连载,仅仅两周的时间,《弹痕》从众多的题材和各路的名家中脱颖而出,在新浪读书榜上排名第一,颇受关注。
《弹痕》从作品在网络上甫一露面到2008年,整整一年多的时间,在百度畅销书排行始终居于前十名左右,网络上慢慢升温,使该书的市场销量也节节攀升,成为了众多军事小说迷追捧的对象。
如今,《弹痕》系列军事小说已经成为军迷心中无可超越的经典,而作者纷舞妖姬也成为了现象级电影《战狼》系列的编剧,目前已经是影视行业炙手可热的人物。
出版策划人的使命
图书策划人就像一个项目经理,是整个图书创作过程中的灵魂和指挥者,良好的社交沟通能力是必备的,与作者和助手充分沟通,默契配合是整个策划制作过程的保障。
另外,策划人与出版社和媒体沟通的时候社交能力则更为重要,要千方百计说服出版社接受自己的好选题也不是件容易的事情,还要说服媒体朋友认可自己所策划图书的市场价值。
每个图书策划人都有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关键是看如何能与自己所出版图书的定位读者打成一片,把读者代入自己书的世界中徜徉,读者喜欢才是最值得做书人高兴的事情。
图书上市之后,还要涉及到后续的营销。
图书营销一定要以内容为王。营销者应该清醒地认识到,营销活动不管以何种方式展开,如果脱离了内容这个实质性的东西,营销活动做得再好、资金投入再多、声势如何浩大都无法达到图书销售业绩和利润的增长,最终有可能是一场眩目过后的亏损。
我在简书的首次面对面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