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 1304 字 | 建议阅读 1 分钟
文 | mickjoust
新的一年快到了,该如何制定一个靠谱的行动计划?
我的建议是,从计算时间开始。
先来看看2019年,一个普通的城市白领,能有多少工作和休息的时间?
首先,看放假安排。参照国务院官方权威发布(如下图):
我们可以拆解出来:元旦3天,春节7天,清明3天,五一1天,端午3天,中秋3天,国庆7天,一共7个假期,合计天数为——
3+7+3+1+3+3+7 = 27天
其次,计算周末休息数。一年365天,共52周,减去6个假期占用得周末连休(因为2019年的五一没有与周末连休),也就是——
(52-6)*2 = 92天
加起来,一共休息的时间天数为:
27 + 92 = 119天
最后,算一个占比:
工作天数 365- 119 = 246 天,占67.4%
休息天数 119 天,占 32.6%
到此,时间计算完了,很简单的数学运算。
那这和我们制定一份靠谱的行动计划又有什么关系?
和我们接下来要选用的算法有关。
我们能很容易的看出,一年有三分之一的时间是在休息。
最简单粗暴的算法是,压缩休息时间,挤出更多的时间来。
这是很多人最先想到的。
但这是最坏的算法,虽然看上去时间增多了,却忽略了人的疲劳机制对效率的影响。
或者说,容易掉进只要想做就能做到的思维陷阱里。
比如,减淝,我见过太多减淝失败的例子,并不是因为他们的计划不够完美,恰恰相反,他们的计划都很完美,甚至精确到时间点,要吃什么,不吃什么,做什么运动,不做什么运动,甚至花钱请私教一对一,上很多课程,还找很多app,查免费资料......可为什么最后大多数都以失败告终?
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根本没有意识到自己会疲惫这回事。
他们更多的是假设自己每天都是最初开始的那种绝佳状态——意志坚定、心态上进、身体轻盈,而忘记了身体虽然是反脆弱系统,但是完美的计划背后是靠着更少的休息来支撑的。
而身体是一个系统,它有自身运行的规律,我们需要遵循这种规律。
休息就是其中重要的一环。
很多时候,正是因为休息不够,而让靠谱的计划变成了提前结束的计划。
所以,不要选择压缩休息时间的算法来来作为制定计划的算法。
我们重新思考一个问题:到底是计划重要还是行动重要?
有人说,计划更重要,没有计划,就不知道后面的时间怎么去行动。
有人说,行动更重要,没有行动,再完美的计划也是付诸东流。
还有人说,两者都重要,有计划有行动,目标达成指日可待。
其实,真正靠谱的计划都是在不断地行动中总结出来的。
两者都重要。
计划的目的除了把控行动方向外,是为了更好的指导下一次的行动。
行动的作用在于,当我们的计划还不够准确时,及时试错获得反馈。
但是,时间不等人。
我们需要把优先级放在行动优先上来,计划次一级。
因为实践证明,边行动边计划,效率更高。
一方面能避免过度制定计划而缺失行动的时间浪费,另一方面行动能及时修正计划中的缺失。
并不存在什么完美计划,需要制定适合自己的计划才行。
持续践行
行动的原则很简单,就是——从现在开始。
比如,从11月18日,我开始了新的跑步训练计划,到今天已经行动了30天,执行了两个大周(14天为一周)了。
而我错略计算了一下,到2月1日前,这个计划居然可以完成5个大周(70天)。
而按照几年前我的计划制定算法,应该是年后才会开始新的计划,也就是白白浪费了70多天的时间。
而这样错过了不知道多少个一年又一年。
从现在开始并不晚。
持续践行,我们一路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