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两天的内训师集中培训,教授课程以理论加体验的模式,使自己对内训师这个职业及专业知识有了初步的了解,从被动接纳到主动学习,知识从零碎到系统,结构从模糊到清晰,意识从无都有,为自己在下一步的学习和提升中提供了必要的支持。
一、被动接纳到主动学习。
内训师是个什么岗位,在意识上觉得等同于部门培训专员,至于培训资料什么的,更没有系统化的概念,和制式化的流程,有的只是敷衍和完成任务,通过培训以后,了解了基本的内容,感觉非常吸引人,就像上台讲课,由最初的紧张、哆嗦、声音发颤,到喜欢上上台的感觉,喜欢上解疑答惑的专注,虽然还是有点紧张。
二、知识从零碎到系统。
觉得培训就是例行,走走形式和过场,对培训课程缺乏专业性的指导,通过培训,了解到课程的开发、应用、讲授、结论等专业知识,颠覆了自己“拿来”知识培训模式,使自己的培训知识得到系统化的提升。
三、结构从模糊到清晰。
在第一堂课自我介绍时,提前不重视加上上台后的紧张,导致语无伦次,内容繁琐但又说不到重点上,通过“结构化思维“授课收益颇丰,从结构的角度拆分思维,由抽象化变为易懂的结构化,在结构的基础上层层细分,层层重构,达到突出重点、简单易懂的金字塔结构。
四、意识从无到有。
良好的意识培养,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通过此次培训,了解了培训岗位的重要性,也了解了培训系统化知识的复杂性良好的意识培养,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通过此次培训,了解了培训岗位的重要性,也了解了培训系统化知识的复杂性,由最初的轻视到现在的重视,“庖丁解牛“式的结构呈现,层层递进引人入胜,使人在结构的意识空间里,去粗存精,发现本质。
培训课程从“结构化思维”到“自如呈现:基础授课能力训练”再到“内容为王:学会课程设计”,从理论到实践,步步展开,中间穿插体验式教学,生涩与活泼相伴其中,体验理论知识博大精深的同时,又能体验现场模拟的魅力,在理论中求指导,在模拟中求突破。
建议:在课程开发中,各小组设计课程均为熟悉内容,易展开,可互换课题内容,发散思维,以“旁观者”角度诠释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