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在地铁上听了樊登老师讲这本《僧侣与哲学家》
一直以来对宗教和哲学都很有兴趣。
哲学是一种思考与发省的"方法",哲学思考被试做一连串解决问题的过程。不能不说从苏格拉底到马克思再到现在的伦理哲学,哲学思想的变迁即是社会发展的投射,也是社会进步的助力。虽然领悟力有限,也没有深入学习过,总是觉得很遗憾。却一直觉得哲学是门很有意思的学科。
宗教也对我有深深的吸引力,《人类简史》中提到,智人之所以战胜了其他人族,根本就是产生了想象力,能够描述不存在的事物。而宗教的产生得益于所有人有了共同的信念,使得越来越大规模的社会变得稳定,是超秩序有了合理性。特别是西方社会的发展基本算得上一部宗教史,现在到欧洲参观,没有点宗教背景基本就是走马观花了。
所以看到这本书名就被吸引住了
听完内容,果然是本好玩的书
老爸是名哲学家对话科学家出身而修行多年的儿子。开始了一场哲学与佛学,科学与宗教的对话。
哲学家问了很多尖锐的问题,比如:佛教中的咒语、转世是迷信吗?什么是慈悲?什么是空?什么是证悟?怎么对抗现实的邪恶?佛教是哲学还是宗教?……因为僧人有着科学家的背景,所以对问题的回答是深入而有理性、逻辑,或者是用了哲学的语言来回答佛学的问题。
最后哲学家通过对话,探究后认为佛教弥补了宗教和哲学间的空白,对人内心的探究与塑造。哲学是一切科学的基础,科学与宗教不不是对立面而是双生子。比如很多科学巨匠如牛顿、爱因斯坦晚年都开始信仰宗教,因为科学领域的研究受时代的局限性,当研究无法进行时科学家往往会开始探究人与世界的属性,投入宗教的怀抱。
佛陀说的很清楚,他的教义必须被检查,必须被思考,不能只是因为尊敬佛陀而单纯的接受。教义的真理必须自己发觉,通过不断地修炼最后迈向心灵的证悟。从这里看佛教的教义更像是一种哲学
书的结尾也很有意思
【对话再有启发性也永远不能取代个人经验的安宁。如果我们要了解事情的真正面貌,那是不可缺少的。佛陀经常说:“是不是道路就看你走不走。”】
值得好好读的一本书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