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拾遗》的成功之道

现在的公众号多如牛毛,能让我长期留意的却只有一个——《拾遗》。《拾遗》应该是公众号里文章最长的了,却因为质量很高,让人欲罢不能。

《拾遗》是千万大号,以前的稿费是3000——50000元/篇,由于要求很高,让普通作者可望不可即。现在貌似不能投稿了。

图片发自简书App

《拾遗》为什么会如此成功呢?依我看,它有三大优点值得我们学习。

1.素材又多又新

这是我最佩服《拾遗》的一点,因为我在写作时最缺少的就是素材,常常只会空谈大道理,缺乏具体事例的支撑,使得文章华而不实。

《拾遗》是如何搜集到这么多这么新的素材呢?我一直弄不明白。但不管怎么说,一定花费了作者的大量时间和精力。

2.有套路有真诚

《拾遗》的套路很简单,先是来一段“拾遗物语”作开胃菜,然后1、2、3……分成几大段落展开述说。这几大段落又都是先讲事例后出金句。等到结尾时,再上一碗鸡汤。

这样的套路貌似谁都会写,但你能写得又有新意又有诚意吗?难!刚才说了素材搜集不易,所以单单是素材就难倒一大片人,何况还要写得精彩绝伦?

3.和读者打成一片

这一点主要体现在留言回复上,几乎每一个精选留言都有回复,不知道《拾遗》是不是团队运作?如果是一个人的话,光回复留言就会累死人。

我记得以前读过《拾遗》的一篇文章,由于孤陋寡闻,头一次见“功不唐捐”这个成语。留言提出质疑后,很快收到了《拾遗》的解释,让我学到了点知识。

当然读者的留言不可能每一条都回复,我会挑选自己感兴趣的留言去回复,所以回复得太少,对读者有点冷淡。

以上三点不过是我的个人之见,《拾遗》的成功之道肯定远远不止这三点。但不管怎么说,我们应该取长补短,向《拾遗》学习。只有这样,我们才会不断取得进步。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周一,果不其然,忙忙碌碌。 变了身穿衣风格,发现尝试没有让我变得拘谨,反而是带来了新的快乐! 这深秋的阳光,早上的...
    清饮时光阅读 1,079评论 0 0
  • 提问原则 尊重——相信别人有解决问题的能力,不轻易给指导。 坚决避免使用 你怎么没用……方法? 你试过……方式吗?...
    务实正心阅读 2,555评论 1 4
  • 大健康学院 大健18园艺本 吴成霞 春有杨柳,夏有乔木,秋有红枫,冬有翠松。春去秋至,岁月流淌,唯有你...
    霞sy阅读 1,755评论 0 1
  • 文/ 想念的树 初遇你,不识人间烟火。 扰世间纷繁杂乱,亦不染尘埃。 旁人笑你太痴太傻太执拗 可云雾缭绕的风景岂不更美?
    桃子妖妖l阅读 1,885评论 1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