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iki上对“刻板印象”的解释:人类对于某一特定类型的人、事或物的一种概括的看法,看法可能是来自同一类型人事物中的某一个个体给旁人的观感。大多是负面而先入为主的,并不代表属于这个类型的人事物都有这样的特质。
我一直以来都对“刻板印象”这件事情特别注意。在跟外国同事们交流中发现他们对中国/中国人的刻板印象有好多,有些乍一听好像还挺对。比如“你们中国人不喜欢晒太阳,每个人都打伞”,所以每次看到金发碧眼外国人打伞,同事都会跑过来说:“她比你还中国人。”;比如“你们中国人特别喜欢成群结队”,所以当菲律宾同事跟他们解释刚刚那一群客人不是中国人是菲律宾人的时候,欧美的同事就只能悻悻地假笑。
我第一次跟一个关系还不错,平时挺聊得来的巴西同事说:“我要去接杯热水,你要么?”他立刻回我一句:“为什么我要喝热水我又不是病人。”这句话瞬间激怒我,但我的性格不是遇事会反击的,所以当下没说话忍住了。等到第二次提到相同的话题时,他再次表达了这个观点,说他们那里只有病人才喝热水。这次我终于没忍住,也不知道是想为自己辩护还是为所有喜欢喝热水而且又身心健康的人辩护,我说:“你不喝热水不代表别人不能喜欢喝。我认识的很多人都喜欢喝热水,他们跟你没什么区别。我不会评价你喝冰水,你也别觉得喝热水有什么问题。”聊到这里,我觉得自己是抱着大家不要做朋友的心态在反击他,显然是把话聊死了。结果没过多久我们又和好了,他也没再说过这个观点。后来我也反思,认为只要反击某人就肯定做不了朋友了,这也是我对于人际交往中有的刻板印象。这样子由于文化不同产生的碰撞发生过几次,最初我会疑惑我一个第一次出国工作的人都没那么多刻板印象,为什么他这个已经工作了4、5年的人还是这样。后来对于这个疑问我也有了能够说服自己的解释——这是个体差异而已。
当然,这种事情对我的沟通能力有很大帮助。遇事不要退缩,不管别人持什么样的观点,如果让我觉得不舒服,一定要表达自己的立场。特别是别人评价了那些我认为“老子怎么样关你屁事”的事,(对我无关他人好坏,不影响他人利益的行为进行的评价或者指责)更是要让他们闭上嘴,不喜欢就憋着。
我总是谨慎地总结每一类人,后来甚至拒绝这种“总结”。原因非常的简单,每个群体看似相同,却又有各自的特点。这周遇到的这批中国人,和下周遇到的可能行为举止完全不同。他们有着相似的需求,但却有着不同的考量。贪小便宜的人各种肤色我都遇过,啰啰嗦嗦问东问西的人也是各种肤色我都遇过。他们是同一类人,但我不能把他们按种族区分。我甚至不能把他们归类,因为他们的种种表现背后出发点可能也不同,那么我的应对方法就不能是同一种。
要想大面积地了解某个群体,某个国家的人其实是很困难的。每次在感觉自己因为接触了几个同类型的人就要开始总结他们的特点时,我都会先问自己一句:“你的样本足够大么?不够的话,先停住。”为什么要保持对刻板印象的警觉?因为越是明白它的危害,就越能保持清醒和客观。这种接纳力、包容性可以帮助我远离思考的死角,欣赏每个人的独特之处,拥抱世界不断释放的善意。
在国外最常被问的三个问题,有些已经超出“刻板印象”,甚至是谣传:
1. 你们都是没有兄弟姐妹吗?
- 我没有,但我身边有朋友是有的。
2. 你们政府对朝鲜是什么态度?
- 我不知道,我不关心政治。
3. 你们真的狗肉猫肉都吃吗?
- 我不知道有人要吃猫肉,部分人要吃狗肉,但我不吃我也不管别人吃不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