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介绍AI生产力公式,让大家如何更清楚理解AI能力的调用。
基于AI生产力公式,我们总结了AI使用的三大元技巧。之所以以元技巧命名,是因为这是技巧中的技巧。
AI生产力公式
了解AI生产力的公式,有助于我们更好掌握AI。
AI生产力=AI能力提示语能力行业专业能力**
为了方便大家更好理解,我们将AI生产力称为AI领导力,就是领导AI的能力。AI生产力越大,就是自己领导AI的综合产出效果更好。基于这个比喻,我们来分别看下AI生产力的各个要素。
AI能力:AI自身具有的能力,类似于自己的AI员工本身具有的素质。不同的AI大模型,能力参差不齐,侧重点也各不相同。
提示语能力:我们对AI能力的调用,类似于自己的AI领导力。有人会用AI,能够充分发挥他的能力,有些人不了解AI的工作,只能用出一些基本的功能。
行业专业能力:我们对于AI应用场景的熟悉度,类似于自己是否带着AI做自己熟悉的方向。比如自己非常擅长科研方向,那么自己在科研方向借助AI就能发挥更大的作用。有人擅长文字内容,就更容易借助AI提升效率。
根据AI生产力公式,如果想要用好AI就需要选择一个能力强的AI,在自己擅长的领域,正确调用AI。
AI使用的三大基本技巧
技巧一:AI选择
目前国内外有很多AI产品[AI推荐工具包],水平大差不差,至少对于初学者来说没必要了解特别清楚。如果一定要选择,那么就尽可能用最好的。不过对于工具来说,可能没有最优解,我们追求满意解即可,也就是说够用就好。
特别一说的是目前的AI产品已经不仅仅是大模型的能力,还包含界面设计和功能优化,这些某种程度上属于AI交互的部分,但是被产品设计方附加到AI上。比如说两个员工(AI)能力相当,但是其中一个员工(AI)能够主动迎合你的工作指令(通过提供良好的使用界面和贴心的功能设计),从而降低你自己的领导力要求(对AI的驾驭能力),那么也是更值得选择的。
技巧二:AI交互
AI使用技巧的核心:提示语
很多人知道或者体会过AI很好用,但是并不知道它如何好用。也就是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我们希望大家看完这份手册之后,能够知道如何驾驭AI,把AI用好,达到知其所以然的效果。
很多人在学习AI的时候,会期望从底层了解AI。这个发心是好的,但是性价比不高。我们希望大家能够从应用层面学习AI的原理即可,不需要更加深入。就像学习计算机,我们从应用角度学习一些软件的运作即可不需要特别花时间按在计算机的底层逻辑上,尤其是初期时间不多的情况下。在掌握基础应用,想要更加深一步使用AI的时候,可以学习大模型的原理。
那么具体是学习什么?提示语(Prompt)。提示语又被大家戏称为“咒语”,就是因为提示语给到AI之后,可以获得超出想象的好结果。因此大家学习的重点是掌握“提示语”,以达到知其所以然却又不求甚解的地步。
直接沟通(弱提示语)
AI是很强的,很多时候不需要很专业的提示语,把它当作一个人就可以交流沟通。
另外很多AI工具都提供了智能体工具。而这些智能体已经集成了比较好的提示语,能够轻易实现各种功能,我们直接使用即可。这等于是我们通过开发者的沟通能力和AI沟通,实现相应功能。
撰写提示语
对于复杂任务,我们需要撰写提示才能做的比较好。而撰写提示语的核心方法是:模仿超越。其中的模仿的内容可以是别人的提示语,也可以是提示语公式。具体请参考[撰写提示语]
技巧三:人为参与
人类使用AI本质上是人机交互,也就是我们需要把任务交代给AI,让AI完成。那么AI使用效果的好坏AI本身能力的限制,还在于我们对AI的使用。对于人在使用AI的过程中,我们要注意哪些呢?
- 做擅长的事(起码要用心)
对于我们使用者擅长的领域,我们可以用的更好,对于不擅长的领域,我们使用效果相对差。所以人为参与,一方面是自己擅长的领域,另外一方面则是用心。我们是否用心了解自己所尝试的领域。 - 发挥想象力
想象力很重要,尤其是初学者。很多人虽然知道AI能干一些事,但是不知道它能这么厉害,也没想象到它可以干某些具体的事。所以我们要保持想象力,也要参考别人的案例。 - 借力打力
如果对于想要做的工作不了解,我们可以让AI给我们出主意,然后用AI的方法论来完成工作。
总结:快速掌握AI使用
AI生产力取决于AI大模型的能力、我们对于AI能力的调用、我们对AI工作领域的熟悉度。那么我们用好AI的三个元技能就是选好AI、调用好AI、自己用心。对于AI初学者来说,首先要选择一个合适的AI,然后就是和AI沟通,用心和AI沟通。
选AI:初学者没必要过于关心用什么AI,大部分都差不多。如果有的选,那就用最好的,因为成本差别不大。
和AI沟通:简单任务直接沟通,负责任务要用心撰写提示语。而撰写提示语则是模仿提示语和优化。我们要知道如何写一份良好的提示语,或者知道如何根据AI交互结构对提示语进行调整。
用心参与:最后就是自己用心参与:选择自己擅长的领域或者自己能够使上劲的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