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初创企业招聘的时候更在意的是人才的相关经历和经验呢?主要是因为初创企业没有时间去培养人才,他们最缺少的除了资金就是时间了。
几乎所有企业面试的第一关就是看你的文凭和项目经历,包括背景,如果是BAT出身,顿时高看一眼,有些小企业更是盲目到极端,只招收BAT出来的或具有硕博士学历的人才,美其名曰:硕博团队,让人一听顿时肃然起敬,可实际呢?往往是一群书呆子高谈阔论、纸上谈兵而已,根本不接地气。
我不是说所有的硕博士都是如此,更没有丝毫的妒愤心理,学历只是为了证明人才的出身,无法证明他的真实实力和经验,尤其是在创业里面各种的相关领域。
可能是我见识不多吧,记得在我从业以来,所有共事过的硕博士们,我对他们的基本印象就是:或聪明机敏或博闻强记,一般都很善于学习新知识。一旦面对稍微复杂的社会化内容,他们的表现不比普通大学毕业生强多少。当然了,公平说,名校毕业的硕博士们的确很厉害,专业扎实、见识广博,接触后谈吐思维真的有很大不同,你能明显感觉到这些是名校高学历的娇子。
所以我会鼓励自己的孩子,包括身边亲友的孩子们好好学习,争取考一所名牌大学,不是为了炫耀,而是为了让他们去那种特殊的环境中学习和熏陶,这个经历将是他们这一生中最宝贵的财富,影响深远。
跟我常联系的朋友中,也有很多是BAT、小米、360、联想等公司工作的,除了这些我们看到并且羡慕的优势以外,他们也有他们的职业苦恼,大公司人才众多,竞争很激烈,任何人的晋升和发展永远是一个大问题。
所以很多工作了3-5年左右的不安分的人就要考虑出来创业或者参与创业,他们有丰富的实践经验,耀目的背景,只要idea不太LOW,通常拿到天使投资就会很简单。而很多初创团队也愿意吸纳他们,身份的光环也可以帮助自己的团队更快拿到投资。
但是他们也有自己的问题,在大公司里面,每人一岗专门负责自己的一块工作,很难有机会站出来洞察全局,虽然平时听的多、见的多,但是大局观永远是他们的硬伤。
前一段时间有个奇酷360的朋友找我聊天,说自己要出来创业,我说好啊,试试呗。结果听他聊了几次项目,切入点找的很小众,基本是从自己的兴趣出发的,但是我依旧很鼓励他的想法,因为做大估计很难,但是做好了被收购的可能性很大,这个也算一种创业出路。
他整个项目的布局相对完整,属于中规中矩的商业模式,对于项目本身的很多细节他想了很多,包括以后如何操作、如何运营、如何宣传、竞品的对比……但是大的方面,比如模式的差异化要点,项目的核心竞争优势和壁垒、资源对接和保障机制等等都没有考虑过。
这些就是所谓的经验,身处其中的经验很重要,可以让你在创业之初就避开一些坑,少走一些弯路,赢得发展的先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