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杂法律事务就像一棵树(二)

二、复杂法律事务就像一棵树

执业过程中,律师会遇到一些很复杂的法律事务,当事人说不清楚搞不懂,证据材料很多,其中有不少是相互矛盾的,涉及的事情繁杂无比,经历的时间也比较长。没有经验的律师遇到这种情况,可能就是那种懵了的感觉。看了好久,分析了好多,一直陷在其中无法自拔,更别说厘清法律关系,找出解决办法了。

1.占有材料,了解情况

客户用一堆材料,用一番话语,呈现给我们一个个具体的事情,一个个具体的行为,一个个强烈的诉求,甚至是他的丰富的感受,甚至是他的强烈的不满与愤懑。

在这里,客户的情绪与感受,就像风吹树叶的沙沙声——我们可以倾听客户的叙述与抱怨,我们也可以给予他深深的同情。但是,只看这个,律师永远无法做到平息客户的情绪,满足客户的需求,我们甚至都不知道客户说的这个事,究竟属于哪一个领域,究竟是行政、还是民事?属于合同,还是侵权?是继承,还是遗赠。犹如我们只听树叶的沙沙声无法判断这是一种什么树一样——这一点,显而易见。

我们需要仔细查看客户提供的材料,弄清客户的情绪与抱怨的究竟是什么。——这些证据,就像这个大树的树叶——看到这些树叶,我们才隐隐约约可以意识到这可能是一种什么问题,这是一一棵什么品种的树——但是这都不足以让我们看清案件的事实,没法做出分析与判断。

2.将材料予以分类

接下来,恐怕就是要对这一堆的证据进行分析处理了。分析处理的维度有很多,比如按时间排序。比如按照类别分类,合同类、单据类、来往函件等等。比如按照主体分类,比如按照案件处理的一审二审、民事行政等——这有点像顺着树叶去找树叶背后的树枝——我们要去找到客户事情的来龙去脉,我们要弄清事情的内在的逻辑,并试图通过这种“寻找树叶背后的树枝”,穿起事件的一个个的链条,找出那些按照逻辑应该存在、但客户却忽略了的问题,填补起客户材料的空白,提醒客户那些可能缺少的材料,将客户描述的事实尽可能地完整客观地予以重现、还原。

3.找准法律关系

到这里,律师的事情当然并没有结束。占有材料、还原事实不是目的,在还原事实的基础上,运用法律分析我们挖掘出来的事实,找出我们的客户的权利义务之所在,看看客户利益怎样才能最大化,才是我们的目标!

问题在于,在已有事实的基础上,我们该运用哪些法律规定去找出我们客户的权利义务?就像前面提到的那位副总,把有关法律规定背得烂熟,一条条一款款,如数家珍。但是如果仅仅止步于此,对于解决客户的问题,于事无补。

需要我们处理的法律事务,在法律上,属于法律事实,无外乎法律事件和法律行为。对这些具体的法律事实的处理,需要根据法律规定来决定怎么处理。但是,法律规定是笼统的,无法与法律事实一一对应,在分析处理的时候就会出现空白。

要想解决法律事实与法条不能一一对应的问题,那就需要更进一步,去探究这个法律事件所涉及的法律关系。

所谓法律关系,包含主体、客体、内容。内容指的是权利义务关系。一旦我们找到了主体所涉及的权利义务关系,法律关系所指向的客体,我们就可以找到该法律关系所涉及的领域,就可以找出与之最相近的法律规定。

而这个法律关系,就相当于客户法律事务的树干,找到了法律关系,就找到了事情的本质,找到了问题的症结。

要想解决树叶的哗啦声音,想解决树叶的摇摆不定,最好的办法就是顺着树叶找到树枝,顺着树枝找到树干,把大树从树干上截断,让树叶、树枝都无从依附。

要想解决法律争议,最好的办法是占有材料,找到材料之间的逻辑关系,找出隐藏在材料背后的法律关系,找出各方主体、权利义务、客体等等,与最相类似、最相近的法律规范予以对照,对该事务的性质做出准确判断,并给出解决办法。

有时候,我们只要找到发生争议背后所隐藏的法律关系,甚至都可以倒推出应该存在哪些法律规范。也就是根据法律关系的状况,来推演应该有的法律规定。

4.从立法目的上去理解、解释

一般的法律规范,调整的是事件,也就是对事实和行为予以规范。而这种规范,调整的是法律关系。法律关系调整好了,就可以实现社会管理的目的。社会管理的目的,从根本上讲是为了建立一种社会秩序。法律支持什么,反对什么,制裁什么,无不为了建立或者维护一定的社会秩序,这恰恰是立法目的之所在。


法律关系如树干

爱因斯坦说,“事情不会在出现问题的那个层面得到解决,只有上升到更高的层面才能解决。”

背诵好法律条文,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但是,更重要的是,用好法条,把法条嚼碎了,煨烂了,与要分析的事实和行为充分比对,找出它们背后的法律关系,必要时从立法目角度考虑问题,再拿出解决问题的具体方法,为客户提出意见明确的法分析,并提供可操作的步骤、程序与做法。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