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伤寒论类方全整理之桂枝汤类(一)

之前贴其他网站链接都被简书同学认为恶意引流,俺只是搜集学习资料而已。

桂枝汤类方及条例__参考《伤寒论》《金匮要略》
秋水 from 知乎

桂枝汤类

1. 桂枝汤

【组成】桂枝 (去皮) 三两 芍药 三两 甘草 (炙) 二两 生姜 (切) 三两 大枣 (擘)十二枚
【用法】上五味,㕮咀三味,以水七升,微火煮取三升,去滓,适寒温,服一升。服已须臾,啜热稀粥一升余,以助药力。温覆令一时许,遍身漐漐微似有汗者益佳,不可令如水流离,病必不除。若一服汗出病差,停后服,不必尽剂,若不汗,更服依前法,又不汗,后服小促其间,半日许令三服尽,若病重者,一日一夜服,周时观之。服一剂尽,病证犹在者,更作服,若汗不出,乃服之二三剂。禁生冷、粘滑、肉面、五辛、酒酪、臭恶等物。
【注】又名阳旦汤(《辅行诀》、《金匮要略》称其为阳旦汤)

【1】太阳之为病,脉浮,头项强痛而恶寒
【12】太阳中风,阳浮而阴弱。阳浮者,热自发;阴弱者,汗自出。啬啬恶寒,淅淅恶风,翕翕发热,鼻鸣干呕者,桂枝汤主之。
【13】太阳病,头痛,发热,汗出,恶风,桂枝汤主之。
【15】太阳病,下之后,其气上冲者,可与桂枝汤,方用前法;若不上冲者,不得与之。
【24】太阳病,初服桂枝汤,反烦不解者,先刺风池、风府,却与桂枝汤则愈。
【25】服桂枝汤,大汗出,脉洪大者,与桂枝汤,如前法。若形似疟,一日再发者,汗出必解,宜桂枝二麻黄一汤。
【42】太阳病,外证未解,脉浮弱者,当以汗解,宜桂枝汤。
【44】太阳病,外证未解,不可下也,下之为逆。欲解外者,宜桂枝汤。
【45】太阳病,先发汗不解,而复下之,脉浮者不愈。浮为在外,而反下之,故令不愈。今脉浮,故在外,当须解外则愈,宜桂枝汤。
【53】病常自汗出者,此为荣气和。荣气和者,外不谐,以卫气不共荣气谐和故尔。以荣行脉中,卫行脉外,复发其汗,荣卫和则愈。宜桂枝汤。

注:这样理解就通顺了:病常自汗出,这时候营气是和的,但是卫气与营气不和。…………

【54】病人藏无他病,时发热,自汗出,而不愈者,此卫气不和也,先其时发汗则愈,宜桂枝汤。
【56】伤寒,不大便六七日,头痛有热者,与承气汤,其小便清者(一云大便青),知不在里,仍在表也,当须发汗;若头痛者,必衄,宜桂枝汤。

这里以小便清判断无里热,所以用桂枝汤。而不用承气汤。

【57】伤寒发汗已解。半日许复烦,脉浮数者,可更发汗,宜桂枝汤。
【91】伤寒,医下之,续得下利,清谷不止,身疼痛者,急当救里。后身疼痛,清便自调者,急当救表。救里宜四逆汤,救表宜桂枝汤。
【95】太阳病,发热汗出者,此为荣弱卫强,故使汗出,欲救邪风者,宜桂枝汤。
【106】太阳病不解,热结膀胱,其人如狂,血自下,下者愈。其外不解者,尚未可攻,当先解其外。外解已,但少腹急结者,乃可攻之,宜桃核承气汤。
【164】伤寒大下后,复发汗,心下痞,恶寒者,表未解也,不可攻痞,当先解表,表解乃可攻痞。解表宜桂枝汤,攻痞宜大黄黄连泻心汤。
【234】阳明病,脉迟,汗出多,微恶寒者,表未解也,可发汗,宜桂枝汤。
【240】病人烦热,汗出则解,又如疟状,日晡所发热者,属阳明也。脉实者,宜下之;脉浮虚者,宜发汗。下之与大承气汤,发汗宜桂枝汤。
【276】太阴病,脉浮者,可发汗,宜桂枝汤。
【372】下利腹胀满,身体疼痛者,先温其里,乃攻其表。温里宜四逆汤;攻表宜桂枝汤。
【387】吐利止,而身痛不休者,当消息和解其外,宜桂枝汤小和之。

《金匮要略》

【10.19】寒疝腹中痛,逆冷,手足不仁,若身疼痛,灸刺诸药不能治,抵当乌头桂枝汤主之。
【17.36】下利,腹胀满,身体疼痛者,先温其里乃攻温里宜四逆汤,攻表宜桂枝汤。
【20.1】师曰:妇人得平脉,阴脉小弱,其人渴,不能食,无寒热,名妊娠,桂枝汤主之。于法六十日当有此证,设有医治逆者,却一月加吐下者,则绝之。
【21.8】产后风,续之数十日不解,头微痛,恶寒,时时有热,心下闷,干呕汗出,虽久,阳旦证续在耳,可与阳旦汤。(即桂枝汤)

2. 桂枝加葛根汤

【组成】葛根四两,桂枝三两去皮,芍药三两,生姜三两切,甘草二两炙,大枣十二枚劈(桂枝汤加葛根)
【用法】右六味,以水一斗,先煮葛根减二升,去上沫,纳诸药,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覆取微似汗,不须啜粥,余如桂枝法将息及禁忌。

14、太阳病,项背强几几,反汗出恶风者,桂枝加葛根汤主之。

3. 桂枝加厚朴杏仁汤

【组成】桂枝三两(去皮) 炙甘草二两,生姜三两,芍药三两 大枣十二枚(擘),厚朴二两(炙去皮),杏仁五十枚(去皮尖)(桂枝汤加厚朴杏仁)
【用法】右七味,以水七升,微火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覆取微似汗

18、喘家作,桂枝汤加厚朴杏仁佳。

43、太阳病,下之微喘者,表未解故也,桂枝加厚朴杏仁汤主之。

4. 桂枝加附子汤

【组成】桂枝三两(去皮),芍药三两,甘草二两(炙),生姜三两(切),大枣十二枚(劈),附子一枚(炮去皮,破八片)(桂枝汤加炮附子)
【用法】右六味,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将息如桂枝汤法

20、太阳病,发汗,遂漏不止,其人恶风,小便难,四肢微急,难以屈伸者,桂枝加附子汤主之。

5. 桂枝去芍药汤

【组成】桂枝(三两,去皮) 甘草(二两,炙) 生姜(三两,切) 大枣(十二枚,擘)
【用法】上四味,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本云桂枝汤,今去芍药,将息如前法。

21、太阳病,下之后,脉促,胸满者,桂枝去芍药汤主之。

胸满属阳位气滞,避阴药以救阳
胸满(阳位气滞):去芍药,如桂枝去芍药汤、麻黄汤去芍药。
腹满(阴位血滞):加芍药,如小建中汤、桂枝加芍药汤。

6. 桂枝去芍药加附子汤

【组成】桂枝三两(去皮),甘草二两(炙),生姜三两(切),大枣十二枚(劈),附子一枚(炮去皮,破八片)
【用法】上五味,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

22、若微寒者,桂枝去芍药加附子汤主之。

7. 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术汤

【组成】芍药三两 甘草二两,炙 生姜切 白术 茯苓各三两 大枣十二枚,擘(有说当改为:桂枝去芍药加茯苓白术汤)
【用法】上六味,以水八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小便利则愈。本云桂枝汤,今去桂枝,加茯苓、白术。

28、服桂枝汤,或下之,仍头项强痛,翕翕发热,无汗,心下满微痛,小便不利者,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术汤主之。

水饮内停为主。桂枝,恐其辛散助水气上逆,故去之

8. 桂枝加芍药生姜人参新加汤

【组成】桂枝三两(去皮) 炙甘草二两,生姜四两,芍药四 大枣十二枚(擘),人参三两(桂枝汤+芍药1两+生姜1两+人参3两)
【用法】上六味,以水一斗,煮取三升,去渣,温服一升,。本云桂枝汤,今加芍药、生姜、人参

62、发汗后,身疼痛,脉沉迟者,桂枝加芍药生姜各一两人参三两新加汤主之。

加芍药养营血,加人参益气生津养营,加生姜使药力达表去营卫气血不足之疼痛

9. 桂枝甘草汤

【组成】桂枝四两(去皮) 甘草二两(炙)
【用法】上二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去滓,顿服。

64、发汗过多,其人叉手自冒心,心下悸,欲得按者,桂枝甘草汤主之。

10. 茯苓桂枝甘草大枣汤

【组成】茯苓半斤 桂枝四两(去皮) 甘草二两(炙) 大枣十五枚(擘)
【用法】上四味,以甘澜水一斗,先煮茯苓,减二升,内诸药,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
作甘澜水法:取水二斗,置大盆内,以勺扬之,水上有珠子五六千颗相逐,取用之。

65、发汗后,其人脐下悸者,欲作奔豚,茯苓桂枝甘草大枣汤主之。

11. 茯苓桂枝白术甘草汤

【组成】茯苓四两 桂枝三两(去皮) 白术 甘草(炙)各二两
【用法】上四味,以水六升,煮取三升,去滓,分温三服。

67、伤寒,若吐、若下后,心下逆满,气上冲胸,起则头眩,脉沉紧,发汗则动经,身为振振摇者,茯苓桂枝白术甘草汤主之。

柯琴:苓桂枣甘汤“治水气凌心,脐下悸动”,苓桂术甘汤“治痰饮停于心下,气逆头眩”。刘渡舟:苓桂枣甘汤证属“水邪在下,欲动而未发”,苓桂术甘汤证属“水邪在中,上泛清阳”。
水邪在中,白术健脾利水。

12. 小建中汤

【组成】桂枝(三两,去皮) 甘草(二两,炙) 大枣(十二枚,擘) 芍药(六两) 生姜(三两,切)胶饴(一升)
【用法】上六味,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去滓,内饴,更上微火消解。温服一升,日三服。呕家不可用建中汤,以甜故也。

倍芍药:泻木邪安脾土;柔肝补血,调和肝脾

100、伤寒,阳脉涩,阴脉弦,法当腹中急痛,先与小建中汤,不差者,小柴胡汤主之。

102、伤寒二三日,心中悸而烦者,小建中汤主之。

(金匮要略)虚劳里急,悸,衄,腹中痛,梦失精,四肢痠疼,手足烦热,咽干口燥,小建中汤主之。

(金匮要略)虚劳里急,诸不足,黄芪建中汤主之。

(金匮要略)男子黄,小便自利,当与虚劳小建中汤。

(金匮要略)妇人腹中痛,小建中汤主之。

13. 桂枝去芍药加蜀漆牡蛎龙骨救逆汤

【组成】桂枝(三两,去皮) 甘草(二两,炙) 生姜(三两,切) 大枣(十二枚,擘) 牡蛎(五两,熬) 蜀漆(三两,洗去腥) 龙骨(四两)
【用法】上七味,以水一斗二升,先煮蜀漆,减二升,内诸药,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本云桂枝汤,今去芍药,加蜀漆牡蛎龙骨。

112、伤寒脉浮,医者以火迫劫之,亡阳,必惊狂,卧起不安者,桂枝去芍药加蜀漆牡蛎龙骨救逆汤主之。

14. 桂枝加桂汤

【组成】桂枝汤+桂枝2两(肉桂比桂枝更佳)
【用法】同桂枝汤,肉桂(3-5克)研粉冲汤服

117、烧针令其汗,针处被寒,核起而赤者,必发奔豚,气从少腹上冲心者,灸其核上各一壮,与桂枝加桂汤,更加桂二两也。

15. 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

【组成】桂枝(一两),甘草(二两),龙骨(二两),牡蛎(二两)
【用法】上四味,以水五升,煮取二升半,去滓,温服八合,日三服。
118、火逆下之,因烧针烦躁者,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主之。

16. 桂枝人参汤(桂枝理中汤)

【组成】桂枝四两(另切) 甘草四两(炙) 白术三两 人参三两 干姜三两
【用法】上五味,以水九升,先煮四味,取五升;内桂,更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日再夜一服。

163、太阳病,外证未除,而数下之,遂协热而利,利下不止,心下痞硬,表里不解者,桂枝人参汤主之。

17. 桂枝加芍药汤

【组成】桂枝汤+芍药三两(倍芍)
【用法】上五味,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去滓,温分三服。

279、本太阳病,医反下之,因尔腹满时痛者,属太阴也,桂枝加芍药汤主之,大实痛者,桂枝加大黄汤主之。

18. 桂枝加大黄汤

【组成】桂枝汤+芍药3(倍芍)+大黄2两
【用法】上六味,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
279、本太阳病,医反下之,因尔腹满时痛者,属太阴也,桂枝加芍药汤主之;大实痛者,桂枝加大黄汤主之。

guizhi.jpg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