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崔三扯 20160901
喝了几杯小酒,坐在梧州往南宁开的动车上读kindle。一不留心听到了动车上的报站通知:欢迎乘坐oppo号动车……没想到“和谐号”最终还是贯彻落实了以建设为中心的政策,接受了赞助跟冠名,而且更重要的是,行李上的广告也只有这一家公司,独家冠名咯。
中午在去程的车上,我和领导还在说起失业的担忧——3D打印跟装配式建筑普及的加速,我们结构设计人员恐怕也将走上钢企员工分流的道路,我是不是必须考虑改行了?
还是后知后觉。前天还是昨天看到雪球分享了 $中国建筑(SH601668)$ 的中报,对企业未来给予了极大的期望和预期。我本来是不以为然的——我记得几年前梁丹曾经跟我分析了二胎政策的意义:我们这一代人,大部分将继承自己爷爷奶奶的、外婆外公的、父母的房子,那就意味着我这代人的下一代,将继承我跟另一半近4-6套房产,那么未来的地产开发有谁来消化?因此,二胎的逻辑,正是拯救地产——她这一席话逻辑严密思路清晰,我不禁顺理成章的认为整个建筑行业将逐步踏入严冬。但细细想来却并不能一概而论。
近年来随着BIM技术、3D打印技术和装配式建筑的实践数量越来越多,标准化、预制化、工厂化在建筑工艺中的占比也日益加大,对于 $中国建筑(SH601668)$ 这类建筑施工企业,我想,至少带来了以下几个效益新的增长点:
1、资金周转率增加。预制化和工厂化减少了现场养护施工的时间,提高了建设速度,对于施工企业资金占用的时间愈发缩短,提高了资金利用率。
2、减少了人工成本。尽管未来地产可能面临过剩的威胁,但工厂化预制化乃至3D打印技术解放了大量人力劳动,不仅降低了工人的直接成本,对于管理成本也将大大降低,使“减员增效”真的成为可能;
3、简化了建设工序。施工企业对于设计院特别是结构设计人员的专业依赖大大降低。建立基本受力模型后可利用标准化构件和可视化技术驱使大量传统设计工作直接流向构件生产厂商,为EPC模式的全面普及创造了基础,有利于在采购环节利用材料厂商的充分竞争进一步控制成本增加效益。
由此可见,建筑行业也许还有值得投资的依据:它将受益于二胎,成就于技术,决定于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