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从找到好问题开始
如何找到好的问题,从而降低你的创业风险呢?
总结了三点:抱怨、洞察和体验
抱怨
很多人听到“抱怨”这个词就会生气,认为是负能量,有时还会限制他人不许抱怨。其实有的时候抱怨中可能存在很好的创业机会。
Facebook最早也是一个“抱怨”产物。
比如我们身边的滴滴打车,曾经就是有人抱怨“打车越来越难”;共享单车,有人抱怨“最后一公里”不想走好累阿;樊登读书,有人抱怨“这么多书,我挑哪本啊”。
他们也真是解决了生活上抱怨的问题,所以才让他们创业成功,从现在开始,仔细倾听身边那些抱怨的声音,从这些声音中找到客户真正需要的点,然后着手解决。
洞察
1.深入洞察客户的生活和灵魂
乔布斯曾说过一句颇为经典的话:“我们不会到外面市场做调研,只有差劲的产品才需要做调研。”客户永远只会对自己已知的事物有需求,并且需求主要表现在更好、更多、更快、更便宜等方面,客户根本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换句话说“你要比你的客户还要了解他自己。”
好比回到工业时代前你问你的客户想要什么,他们肯定会说“一匹更快的马”。在汽车普及之前,人们最熟悉的交通工具就是马,你这时候问客户要什么,当然就是千里马,他无论如何也想不到“四个轮子的钢铁怪兽。”
洞察生活就要开看一个经典案例。
马丁·林斯特林在印度为一个洗衣粉品牌做市场策划,他洞察到了印度女人每天都会洗衣服,男人却很少洗过。因为在印度人观念中,洗衣服是女人干的事。这就导致大量的家庭矛盾,女人抱怨男人不干活,却无法改变现状。
于是马丁·林斯特林就在洗衣粉的下面添加了一个醒目的广告语:“此洗衣粉同样适用于男性。”
很简单的一句话,还是那个配方,就为该洗衣粉带来难以想象的销售量,印度女人很快抢购,不是为了自己用,而是提醒男人,你也可以洗衣服。
要想真正洞察低风险创业的机会,创业者必须进入客户的生活,跟他融为一体,从他的角度看待这个问题该如何解决。
2.做乙方风险系数极大
IDEO曾是美国最具有创意能力的公司,他们帮助苹果设计了第一款鼠标,帮沃尔玛设计了可以坐孩子的手推车,还帮佳洁士设计了即能拧又能掰的牙膏盖……
IDEO公司就是乙方,而且是全世界最棒、最有名的乙方,但它所做的每一个创新,都需要极高的研究成本,却只能获得一次性回报,风险系数极大,就算回报数额再大,却不具有可复制性。换一个甲方,你就得重来一次,创业者不适合做乙方,当你江郎才尽的那一天,就是公司倒闭的日子。
体验
忘掉你创始人身份
菲利普·科特勒被誉为现代营销学之父,他曾说过一句话:“严格来说,其实根本不存在产品,客户唯一为之付钱的就是体验。”
所谓体验,就是忘掉你创始人的身份,把自己当成普通的用户,亲自试用产品。
1.“知识的诅咒”会放大创业风险
行业专家最容易犯的错误,就是把自己位置摆的太高,过于看重个人感受,他们对行业非常熟悉,以至于形成惯性思维。比尔盖茨也曾犯过“知识诅咒”的错。
windows确实是一个跨时代产品,但肯定还不够完美,存在各种漏洞,隔几个月就升级一次,否则运行速度就会大幅度下降,影响客户体验。
为什么会这样,因为Windows的bug,对于比尔盖茨来说根本就不是问题,他没想过去解决,即使他没空,打个电话就有人上门服务。可是大部分客户都是普通人,自己没有这方面知识,也不是随便就能叫人上门解决。
从客户的角度去体验。
这就是生意的机会,做任何产品,不管是互联网产品、还是锻炼产品,你一定要深入落实三大灵感———寻找抱怨、洞察和体验。
只有这样,你才有可能打造真正解决问题的产品,才有可能探寻到低风险创业的真实道路。
找到的问题要足够大
想要创业你首先要找到的好问题,市场规模得足够大。
“没有产品能够讨好所有人,切勿在创业之处就试图做一个上到80下到3岁的孩子无人不用的伟大产品。”
这俩句话可能相互矛盾,但在中国这个矛盾自然迎刃而解。
就好比有些知名的教育机构,他的市场太小,帮助学生考试MBA等知名学校,就算每个人学费是1万,但是认为自己分数能拼的人太少,即使他做的很好,可是天花板有限,一年最多挣几百万,就无法做大了。
所以你的找到一个宏大的变革目标:MTP
就像马云“让天下没有难做的生意”;优衣库的MTP“用最低价提供最高品质的衣服”……
最后,你要在客户的痛点上突破。
不知大家还记不记得,以前都是固定电话时候,移动电话突然出现,对于现在的我们来说,那个又大又重功能还少的电话,竟然卖到相当于现在的10万元。因为那个电话就是解决了人们的边走路边打电话的痛点,所以成为了身份的象征,客户愿意为之买单。
要想客户日久生情,首先让他一见钟情。
说完这,最后分享一下什么是真痛点和假痛点。
1.学会区分真假痛点
比如,人们买车是为了帮自己从一个地方快速到达另一个地方,快速、安全和准时才是购车者的真痛点。而假痛点与真痛点相比,就显得不那么痛苦。
2.真假痛点的博弈过程
真假痛点并非一成不变的,而是存在一个博弈过程,会随着科技水平发展和客户需求而变化。
就好比,以前的移动电话刚刚出来,很大很笨重,慢慢的为了携带方便越来越小,有的产品甚至只有巴掌大小。
因为当时的移动通话是真痛点,但是它被解决后,便捷性就由假痛点转为真痛点,如何让手机更加便捷就成为手机厂商的关注焦点。
时日未久,手机又开始慢慢变大,有的时间还出现Plus款型。
因为现在的我们移动通话和便捷性都不是真痛点,手机越来越智能化,真正的痛点变成了消费者和手机之间的交互越来越久,一玩就是一整天,小屏幕看着不舒服所以又慢慢换成大屏幕,里面的产品越来越多元化。
所有伟大的企业,都是从找到问题,通过抱怨、洞察和体验,寻找用户痛点,并及时去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