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刚刷朋友圈,看到了一个高中同学发文感慨;大概意思是高中时代的友情真好,可现在身边能聊的上来的高中同学却寥寥无几了。今天语凝想和大家谈谈无话不说的好友是如何渐行渐远的?
唯一·万一
有两个和尚分别住在两座山上的庙里,约好每天在同一时间下山挑水,久而久之他们成为了好朋友。日子一点点过去了,忽然,其中一个和尚没有去山下挑水,另一个以为他睡过头了,并未放在心上。可第二天他还是没有下山挑水,第三天也一样。和尚以为他的朋友病了,就去另一座山上找他。等他到了那座庙,看到自己的朋友正在和其他人谈笑风生。和尚便问开口道出了心中的疑问,可谁之另一个和尚却领着这个和尚来到一口井前说:‘每天我有多余的时间都会在这里挖井,现在终于挖出水了。这样我以后就都不用下山挑水了,可以把剩下的时间用来广交好友。’
我把看作自己的唯一,你却把我当作万分之一。好朋友是怎么渐行渐远的?可能是我始终如一的对你好,对你掏心窝。可你却逐渐在淡出我的世界,将这份情谊遗忘。
距离
你以为你们都坐在同一个教室里,你们就在相同的起跑线上吗?
很多的朋友之所以能成为朋友,是因为当时在一个共同的环境,有着共同的爱好,共同的理想才在一起。
想要万古长青的友谊何其难,不仅要把对方始终放在心上,更需要彼此的眼界保持一致。不同阶层的人,在很多事情上都无法统一。我跟她说哪对明星情侣结婚了好幸福,她却不屑说秀恩爱分的快;我跟她说新买的护肤品好适合自己,她却觉得你在像她炫耀,语气变得阴阳怪气;你跟她说哈利波特要出游戏了 ,你一定要抢先加入,她却觉得你有时间没处花,浪费人生。长此以往彼此之间的距离越来越远,直到成为两条再无交集的平行线。
夏虫不可语冰,井蛙不可语海,应如是了。
成长·独处
年少时的我们,以为眼前人会是一生的挚友,以为友谊无坚不摧,万古长青。那时的友情太过简单,有共同的偶像,共同讨厌的老师,一起恶作剧的对象就可以成为无话不说的好友。可是,后来我们长大了,彼此有了新的角色,有了新的责任,莫名其妙的就走散了。大多散在了高考结束那一步,那时我们离开了自己的城市,各奔东西。又或散在了婚姻一步,成家立业后,似乎时间真的不够用了,人情世故占满了我们的生活。
在一个人的时间里努力的积蓄能量,提升自己,只有自身有价值了,才会像吸铁石一样,吸引高质量的朋友。低质量的社交远不如高质量的独处。余秋雨在《在细雨中呼喊》中说过:“我不再装模做样地拥有很多友人,而是回到了孤单之中,以真正的我开始了独自的生活。有时我也会因为寂寞而难以忍受空虚的折磨,但我宁愿以这样的方式来维护自己的自尊,也不愿以耻辱为代价去换取那种表面的朋友。”
每个人的交际圈都会随着阅历的增加不断增大,当两个人的生活方式和追求不再相同,阅历和眼界就会成为彼此友谊的一堵墙。不是他退出你的生活就是你慢慢将他遗忘。
“每个人的一生都是从起点驶向坟墓的列车,有的人和你坐几站就会提起下车,而你要做的就是挥手告别,如果是遇到了一起坐到终点的人,那真的是你莫大的幸运。”(本段选自《千与千寻》)
最后,关于朋友愿今生来世不谈亏欠,不负遇见。
我是语凝,一个喜欢声音和文字的创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