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雷家书》摘录六

古人云秋冬之际,尤难为怀;人过中年,也是到了秋冬之交,加以体弱多病,亦有草木零落,兔死狐悲之感。但西方人年近八旬,尚在孜孜矻矻,穷究学术,不知老之已至。

挣扎了一辈子以后再放弃挣扎,当然比一开场就奴颜婢膝的屈服高明的多,也就是说自我的确已经大大的扩张了;同时却又证明自我不能无限制地扩张下去,而且最后承认自我仍然是渺小的,斗争的结果还是一场空,真正得到的只是一个觉悟,觉悟斗争之无益,不如与命运,与神,言归于好,求妥协。

苦闷的强弱原是随欲望与野心的大小而转移的。

真正的佛教教理并不相信真有天堂地狱,而是从理智上求觉悟,求超度;觉悟是悟人世的虚幻,超度是超脱痛苦与烦恼。尽管是出世思想,却不予人以热烈追求幸福的鼓动,或急于逃避地狱的恐怖,主要是劝导人求智慧。

人没有苦闷,没有矛盾,就不会进步。有矛盾才会逼你解决矛盾,解决一次矛盾及往前迈进一步。到晚年矛盾减少,即是生命将要告终的表现。

凭了修养的功夫所能达到的和平恬静只是极短暂的,比如浪潮的尖峰,一刹那就要过去的。或者理想的平和恬静乃是微波荡漾,有矛盾而不太尖锐,而且随时能解决的那种精神修养,绝非一泓死水----一泓死水有什么可羡呢?我觉得倘若苦闷而不致陷入悲观厌世,有矛盾而能解决,那么苦闷与矛盾并不可怕。所要避免的乃是因苦闷而导致身心失常,或者玩世不恭,便做游戏人生的态度。

我们不怕经常苦闷、经常矛盾,但必须不让这苦闷与矛盾妨碍我们愉快的心情。

一切艺术品都忌做作,最美的字句都要出之自然,好像天衣无缝,才能经得起时间考验而能传诸久远。

多亲近大自然倒是维持身心平衡最好的办法。

我不和人争利,但也绝不肯被人剥削。

孜孜矻矻,白首穷经,只知为学,不问成败。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