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应收账这个话题比较著名的案例应该是当年财务最大的造假案蓝田骗局了,在刘姝威那篇著名的小短文说其2000年应收账款周转率是175.4,分别是武昌鱼和洞庭水殖的7和5.7倍。因水产品差异度很小,如此高的周转率,如此完美的钱货两清结算方式,远超同行业的销售收入,完美的不真实了,最终神话破灭。
这块也是一知半解毕竟不是专业人士咯,但是了解一点还是非常有趣的,综合信息也请教了达人,觉得有几块还是值得关注的:
一是周转率。这个不用说了,不过如果有心人可以关注一下和同行以及和行业平均的变化,不可能木秀于林太多的,自然看出一些端倪。
二是坏账准备计提比例。虽然这个自主权在企业本身,但是变更下调计提比例往往就是信号。
三是集中度。大额应收账款的集中度和真实性,集中在几个大客户手上也是值得关注。
四是先收客户的款,再收供应商的钱。还是先付供应商钱,再收客户的款。这是一个企业议价能力的体现,如果供应商的钱可以慢慢还企业还是有话语权的。
写每周一更查资料的时候才发现,已经有针对应收账资产标准化的供应链金融创业公司了,有一家叫群星的去年已经融到了b+轮,北极光、IDG都有投。大概的操作流程是通过大数据方式确定授信额度和融资比例,经销商和供应商产生应收账,直接由群星这家第三方平台向金融机构融资,供应商可以即时收到应收账,经销商相当于这笔钱是向群星借的,到期归还给群星。盈利主要靠佣金,每笔年化在1-3%。对供应商来说拿钱时间大大缩短,对经销商来说还钱时间可以延长。真是有需求就有市场啊,未来就是衍生产品越来越多,数据越来越透明,信用也会更值钱。
主要还是自己挺想了解,希望有拍砖共同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