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上有这样一句话:为什么懂得许多道理,依然过不好这一生?我相信很多人都会有同感。
最近从两本书中获取到了这个问题的答案:《内耗到心流:复杂时代下的熵减行动指南》《Atomic habits》
《内耗到心流:复杂时代下的熵减行动指南》这本书的作者认为:每个人的人生过成什么样子,是由他的认知决定的,而人的认知是怎么来的呢?
读书或者听取别人的经验,并不能帮助你提升认知,因为认知来源于你做的每件事情,以及从每件事情中获得的反馈。
那应该如何提升自己的认知呢?
就像周轶君老师说的,一个人的力量来自于跟世界的交手。只有不断地去行动,去跟世界交手,获取来自于世界的反馈,从这个过程中获取能力和成长,你的力量也就来源于此,你的认知也就形成了。
在《Atomic habits》 这边书中,作者提出的观点是:你要培养某种习惯,或者改正某种习惯,最重要的是改变你的系统,改变你的系统中,最重要的是改变你对于自我认知,那如何改变你对于自我的认知呢?那就是不断地重复做某件事情,通过这件事情,你不断向自己证明,你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所以,这就形成了一个认知闭环:想要提升认知,就是要不断地行动,要形成好的习惯就要不断地调整认知,这个正向循环下,你就能够成长为你期望成为的人。
就像在我学习游泳、网球之前,我对于自己的定位是:我不是一个擅长运动的人,但是在我正式开始学习游泳、网球,并且获得一些正向的反馈之后,我开始认为,我自己还是挺有运动天赋的。这就是典型的通过行动改变自我认知的过程。
在每一次的学习的过程中,我对于自己的学习路径也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我不是一个能够快速学好某项运动的人,我的风格是:没有非常明确的目标,一定要在什么时间节点达成某个目标(在一开始学习游泳的时候会有非常明确和紧迫的目标,后面发现紧迫的目标常常不能如愿,后面也就放弃了非常明确的目标),而是在每一次的学习和练习我都沉浸其中,享受自己感受到的细微成长和进步。在这种认知的基础上,当下次再开始学习一个新的技能的时候,我就会有非常清晰的对于自我学习进度的认知,也不会出现短期不达目标而气馁的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