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朋友开了一个公众号,每天码字攒经验值,一天都不敢落下,就是为了能够早日升级获得用户评论,进一步升级获得打赏的功能。发家致富谈不上,至少是在思考人生的同时,有一份额外的收入来源。他想的很好,微信也是这么想的。
另外一个朋友开了一个简书账号,偶尔有料想爆一下的时候,码上那么一段,然后朋友圈和几个大群里一转,立刻就炸开了锅。打赏的功能是默认就有的,打通了微信支付,体验和微信原生的基本一样,而评论也可以直接在群里和圈里七嘴八舌。她做的也挺好,可我猜微信就不怎么高兴了。
微信为了鼓励原创,给个人公众号设计了一套成长体系,必须按照它设定的节奏,保持一定内容发布活跃度,同时要保证内容原创性,经过考察期后,这个公众号就可以开通用户评论和打赏的功能。
从微信生态圈的建设来看,这套机制没啥问题。微信想用新鲜内容留住用户,而不是网上随处可见的鸡汤或者新闻。于是这个重担就通过这套机制完美的嫁接在所有个人公众号运营者头上。只要按照这套机制,个人公众号们就会源源不断为微信贡献出需要的内容来。
但从用户角度来看,这套机制的缺点就很明显了。内容创作不是曹植写七步诗,而是需要积累和创作的。金庸先生写小说是好手,但他最痛苦的时期就是写连载的那段日子。给创作者绑上时间和频率的紧箍咒,产出的是量,丢失的是质。开篇那位公众号运营的朋友,最近行文的用词和态度都跟起初运营的潇洒从容有了明显不同。再好的酒,天天喝也就不香了。
这个时候简书横空出世,打通了打赏的简书,让创作者安心于内容本身,非高质量的内容没必要天天发。一来质量不行的文章容易掉粉,二来还拉低了账号整体在粉丝心目中的地位。只要文章质量高,群和圈自然会帮你传播。搞微信运营的朋友都清楚,真正高传播的文章都是通过群和圈来传播的,通过公众号来传播的主要都是广告。
所以,打通了微信支付的简书,对于微信公众号体系来说无疑撕开了一条口子。这条口子怎么扩大,两个产品团队间的后续博弈应该会十分精彩,我们一起搬上小板凳围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