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接着读陈亮亮的著作《将来的你,一定感谢现在拼搏的自己》第三章《今天克制自己,将来才能成就自己》
第三节、取长补短,让局面更大
古有一句话:看人时反思自己。愈是看别人缺点的时候,愈应反思自己、看自己,以取长补短,使自己不犯与别人同样滑稽的错误。
我们大家都知道我们都知道“取长补短”这则成语,也懂得它的基本含义:吸取别人的长处,来弥补自己的不足之处。通俗地说:就是要善于发现他人的长处,学习他人的优点,来弥补自己的不足,达到完善自我的目的。可是,大家知道“取长补短”的来历吗?那就让我来告诉大家吧!
这要追溯到古代战国那个时期,有一个非常弱小的国家叫滕国。由于那时特殊的历史环境,弱小的国家总会受欺负的。为了自身国家的安全,滕国只能寻求大国的帮助。当然,滕国的国君意识到:要为滕国的未来着想,只有自身富强起来,而不能总依赖他国的庇佑。就这样,他思来想去,和大臣们探讨商议,也没有想到可行的办法。
后来,他听说著名的思想家孟子经过这里。孟子非常有学问,而且见解独到,必定有强国良方。
孟子就劝滕国的国君施仁政,效仿尧舜,而且又说到:“今滕绝长补短,将五十里也,犹可以为善国。”意思就是要他发挥地区优势,截取长的地方补上短的地方,必然使滕国强盛起来。滕国的国君听了没有妄加评论,只是微笑应付。此后,“取长补短”一词就一直沿用下来。
一个例子:去过寺庙的朋友可能会注意到这样一个有趣的现象:一进庙门,首先是弥勒佛,笑脸迎客,大度能容;而在他的北面,则是黑脸韦驮,一脸严肃。
其实相传他俩并不在一个庙里,而是各有自己的地盘,分别掌管不同的庙。由于弥勒佛笑脸相迎,来烧香的人络绎不绝,他大大咧咧,整体丢三落四,账务管的一塌糊涂,虽然香客挺多,但经济上还是入不敷出。而韦驮管帐是一把好手,但是阴沉着脸,太过严肃,进香的香客寥寥无几,最后香火断绝。
佛祖在查看香火的时候,发现了这个问题,就把他俩放在了一个庙里,有弥勒佛负责公共,笑迎八方来客;而韦驮铁面无私,又懂业务,则让他负责账务,通过这种分工合作,庙里香火越来越旺,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
很多时候在用人上要善于取长补短,才能把格局做得更大。学习别人的长处,弥补自己的不足。在同朋友的交流中,要用谦虚友好的态度对待每一个人。把朋友当做老师,你所说的话定会受到赞扬,你听到的定是学问。
人各有长处,也各有短处,彼此都有可取之处,告诉我们要善于取人之长,补己之短,这样相互结合,把双方的长处发挥到最大化,说明了团结就是力量。
看看下面这个小故事:
小猴和小鹿在河边散步,它们看到河对岸有一颗结满果实的桃树。
小猴对小鹿说:“我先看到桃树的,桃子应该归我。”说着就要过河,但是猴子的个子实在太矮了,只走到河中间,就被河水冲到下游的礁石上去了。
小鹿说:“是我先看到的,应该归我。”说着就过河去了。小鹿到了桃树下,不会爬树,怎么也够不着桃子,只得回来了。
这时身边的柳树对小鹿和小猴说:“你们要改掉自私的坏毛病,团结起来才能吃到桃子。”
于是它们互相帮助,都吃到了桃子,吃饱就高高兴兴回家了。
小故事中,就个体而言,它们都有长处,但“单枪匹马”是吃不到桃子的。只有取长补短,弥补自己的不足之处,互相协作,就摘到了桃子。
丹麦天文学家第谷有出色的观察能力,花了很久时间观测行星的位置,遗憾的是不擅长理论研究,结果得出了错误的结论。后来,第谷请了德国天文学家开普勒做助手,开普勒观察能力不如第谷,但很有理论研究才华。结果开普勒在第谷精密观察的基础上,通过自己深刻的理论研究,终于发现了行星运动的三大定律。显然,离开了开普勒,第谷的观察结论或许派不上用场;离开了第谷,开普勒也不会有这样伟大的发现。正是这两位学者结合在一起,互相取长补短,才在天文学领域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只有善于取人之长补己之短,才能使我们不断进步,并取得更大的成功。
吸取别人的长处,来弥补自己的不足之处,两个人或两件事物互相配合,双方的能力和作用更能显示出来。也可以指在同类事物中吸取这个的长处来弥补那个的短处,来发挥更好的效应。
取长补短,道理好懂,做起来并不是很容易,要做到这一点大致可以分为三重境界。
第一重境界为“吾日三省吾身”,若连自己都看不清,怎样“取长”又怎样“补短”呢
古人例子:我们的古人就非常善于将这种道德培养进行具体化。历史上有一些优秀的人物在这方面做得非常到位,堪称楷模,宋代的赵康靖就是其中之一。
赵康靖用黑白两色的豆子作为记录每天自检结果的工具,发现自己心念意识和言行之善,就在瓶子里放一颗白豆子;自检到心念意识与言行之恶,便在瓶子里放一颗黑豆子。
每天严格地进行自检,还配合写日记来进行自我分析,坚持三年下来,瓶子里的黑豆子变得越来越少,白豆子变得越来越多。
这说明从点滴处做起,改正不足并不难,难就难在能够坚持不懈地做到逢事必检。
第二重境界为“三人行,必有我师焉”。人们往往只看到自己的优点和他人的缺点,爱拿自己的长处与他人的短处相比。
古人例子:大教育家孔子是个善于学习的人,他勤思好学,不耻下问。有一次,孔子和学生们正在赶路,忽然一个小孩子拦住了他们的去路。原来,这个小孩子正在路上用砖瓦石块垒一座“城池”呢。孔子叫那个小孩让路,而小孩却说:“这世上只有车绕城而过的,还没有把城池拆了给车让路的。”孔子想:确实不能把这孩子摆的城池当成玩具。我这样想,可孩子不这样想啊。我倡导礼仪,没想到让孩子给问住了。孔子十分感慨地对他的学生说:“三人行必有我师!这孩子虽小,却懂礼仪,可以做我的老师了。
“尺有所短 ,寸有所长,”我们要学着换位思考,用欣赏的眼光看待别人,待人宽而责己严,“见贤思齐,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第三重境界为“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鹰在广阔的天空飞,鱼在清澈的水里游,万物都在秋光中争着过自由自在的生活。大自然向我们昭示着一个真理:必须根据自己的特点,找准自己的定位,才能各显神通,成就大事业。要学习别人的长处,也应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去学。
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不可能全是一个模子里出来的,更不可能达到没有缺点的完美。别人某些长处,也许不符合自己的特点,就不能刻意强学,学不好就会适得其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