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了kindle之后本着充分利用的原则,就立即开通了电子书包月服务,关注了kindle10000推送,每逢亚马逊打折还都要大肆采购一番。有一天突然发现自己已经储存了396本书!可看完的只有15本!
我发愁了!这多书得什么时候看的完啊!
感觉得到自己拿起kindle的频率越来越低了,肯定是存了“反正看不完,就不看算了,免得看着这么多应该看还没开看的书心烦”的念头。
又过了几天,实在不甘心自己的堕落,于是上网找解决办法。有人给出解决方案:删掉当下不看的,只保留不超过3本书,看完再下载,但始终不要超过3本。一开始觉得还不错,心态平和了,拿起kindle看书的频率也提高了,可过了一阵之后心里的那种不安就又涌上来了。总觉得有什么事正等着我去做,有什么未完成的任务等着我去完成,一天没干什么事,可总觉得很累。
后来我才知道,虽然kindle里只留下了3本书,可内心里还存着300本呢!那可都是大神们推荐的经典、必看、榜单榜首!
直到后来接触到了“主题阅读”的概念(参看《如何阅读一本书》),我才领悟到了不妨把一本本书看做一位位等待咨询的顾问,你问他们问题,他们给你答案。改变那种把书本看做老师,先看他讲课,再做课后作业努力消化讲课内容的模式。把被动阅读变成主动求索。只要解决了自己的问题,就不用再听他唠叨别的了。就这样,应该被看完的书们,成了等待被提问的智囊团!
这个观念的转变,让我一下子豁然开朗了!不再为囤了很多书而发愁。我把这些书当作一个个等待临幸的顾问,需要他们的时候就让他们出来回答问题,不需要他们的时候就让他们静静的休息。等我有心情、有需要了再请教吧。
没有了那种“应该看完300本书”的压迫感,突然发现原来天这么蓝,花这么香。
大部分文学类之外的书其实并不需要逐字逐句的读完。读这些书的目的大都是学习或提高某项技能,或解决生活、工作中遇到的困惑。说到底,读书的目的是解决问题。
为解决问题而读书,那一个首要的任务就是要有一个问题。很多时候我们看书,一开始并没有需要解决的问题,只是觉得这本书名字很好,或是有很多人推荐,或是梦想着看完这本书之后就达到了作者那样的境界。说到底,还是太贪心了!阅读一本书,哪怕解决了一个问题,这本书就值得了。
什么叫为解决问题而读书?说来很简单。
比如,妹子让帮忙修电脑。我们只需要对照电脑出现的问题,从书中找到“解决的步骤一、二、三”就可以了。大多书中还有cpu或是内存的工作原理,但现在就不需要看了,先解决了妹子的问题再说。等自己有需要、有时间了再看工作原理也不迟。
还有一种情况就是我们想给人做一堂关于macOS系统的入门课程,需要准备的知识点有:
- macOS的开发历史;
- 系统开发过程中的趣闻;
- macOS和其他系统的联系和区别;
- 系统的操作演示;
- 快速入门的小技巧;
- 等等。
这些知识点可能散落在好几本书中,这就需要我们分别从这些书中找到符合要求的内容,提取出来再归纳整理即可。
这种阅读方法最大的好处就是:不会刚合上书本就想不起来看过了什么。
一本书就解决一个问题,好像很浪费啊?其实不然。试想你为了修好妹子的电脑买的那本书花了50块钱,最后妹子成了你的女朋友,那这50块不是很值吗?通过这堂macOS的课程你得到了领导的赏识,有可能晋升,那这百八十块的书费不值吗?
书是为我们服务的,不要成了书的奴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