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最近很烦,有个问题一直困扰着我,希望您能帮我解决。自从升入中学后,我经常主动帮助同学,并积极参加一些公益活动,可有的同学却说我是在“出风头”,老师对我的做法也未曾表态。我为此十分矛盾,感到很迷惘,觉得好人难当。我真的做错了吗?我到底该怎样做呢?希望您能给我答案。
你好!
你信中谈的是许多中学生朋友都曾遇到的问题,我们先从心理学的角度来分析一下,提供一些建议,希望你能从中找到解决问题的答案。
中学生的自我意识比小学生强,但仍不稳定。
像你说的主动帮助同学,热心做一些公益事情等,就是这种自我意识发展的结果。当中学生主动做一些有益的事情时,他们渴望被人理解,渴望得到老师的表扬和同学的肯定,这样,他们就可以在精神上得到较大的满足。如果老师不表扬,同学不肯定,反而风言风语,他们就会感到很无助,很迷惘,会觉得受到了伤害,甚至有可能再也不做好事,反而去做坏事。
中学生在自我意识问题上往往会很矛盾,这些矛盾主要是因为“主观的我”与“社会的我”不同。
所谓“主观的我”,就是自己对自己的认识和评价,“社会的我”则是别人对自己的认识和评价。这两个“我”之间并不总是统一的,往往存在着较大的矛盾和差距。这矛盾和差距会因评价的内容不同而不同。例如:你的行为、你的自我评价是从客观效果来加以肯定的,而别人的评价却是从你行为的目的上加以否定的,他们之所以有那样的评价,就是因为这种目的是看不见摸不着的。
那么,中学生朋友应该怎样做呢?
一、要勇于承认现实,坚持正确的评价
首先要承认“主观的我”和“社会的我”不一致的现实性。
即使是成年人,对他人行为的评价也会不一致,更何况是还不成熟的中学生呢?因此,不可能你认为做得很对,大家就异口同声地叫好。其次,要承认人们的认识水平和道德标准不一,对事物的评价自然也会不一样、这是正常现象。因此,只要你认为是对的,就坚持去做,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吧”
二、认真客观地分析,勇于解剖自己
如果你的自我评价与大多数人(并非个别人)的评价不一致,就要勇于剖析自己。如果确信其他人使用的是错误的评价标准,那就要坚持自己的选择,用自己的行动来证明。
三、注意方式方法
做事要注意方式方法,否则往往不能收到很好的效果。单枪匹马去做好事,就不如约几个好友一同去做好事,那样,如果有人讽刺你,就是讽刺你们几个,人多了胆子自然就大,抵御流言的能力也就更强。
二宝奶爸,教师一枚,爱好读书健身和旅行,每天分享读书亲子育儿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