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补贴又来了,这一次对电子产品的补贴是总价的15%,力度蛮大。
我刚好需要一台平板用于工作,方便平时携带外出,就打算趁着这波补贴入手一台。
我看上了一台中等价位的平板,3千出头,算上国补能省500块,2千多就能拿下。
我先去了一家大型商场,一楼是手机平板电脑区,很多不同品牌的产品都入驻了。
我直接往我看上的品牌区走去,我在产品面前看了几分钟,销售员明显看到了我,也没打算过来服务一下。
直到我主动开口让他们介绍一下产品,才过来了一个销售员——一个三十多岁面带沧桑的男人。
他给了我讲了几句话,意思就是这个平板的性能好,处理日常的工作足够用了。
我问他:“现在有国家补贴,你们家最终卖多少钱?”
他算了一下,告诉我是2900。
我又问一句是按什么总价算的,他说了一个价,我问:“怎么这个价格比网上旗舰店还贵100块?”
他没好气地说:“那你去网上买啊。”
天!我是花钱的,是甲方!
怎么多问了一句,还被乙方甩脸子怼了?
我也懒得计较,直接走人。
我去的地方是电子产品集聚地,有的是选择。
往前走了200米,我看到了该品牌的官方旗舰店,那里的店员服务态度很好,但是价格贵了200块。
我想了想,如果官方旗舰店和大型商场里的价格一样,那大家都去旗舰店买了,商场怎么可能会有生意?
品牌方明白这个道理,也抓住了顾客想要占小便宜的心理,让同样的货在不同的渠道有些微的价格差别,反而能提高成交率。
我又去了附近另一家大型商场,比价下来发现,还是第一家商场里的价格最优惠。
难怪人家的销售员不热情,人家不需要啊!
他家的价格最低,真正要买东西的顾客,比完价格后还是会回去买的,比如我。
我回去的时候,他正在给一个买手机的顾客开单,还是那张不热情的脸,连开单都无法让他展开笑颜了吗?
他看到我回来,没有任何情绪波动,反倒是我笑着说:“你先忙完,我等你。”
作为甲方,我怎么感觉自己那么卑微呢!
后来我买完单,准备离开的时候,有一个顾客来咨询电脑,我竟然看到了那个销售员脸上的笑容。
走出商场,我心境平和,丝毫没有愤愤不平之感。
看透了人性,自然就看开了。
我是趁着国家补贴去买东西的,销售员知道我大概率会买,而且他家价格低,我大概率会在他家买。
既然是大概率确定的事,何必动用情商,给顾客情绪价值呢?省点精力不好吗?
而对于可能买电脑的高客单价顾客,他自然就会更重视,给顾客更好的服务体验。
没什么想不开的,我花两千多,别人可能花七八千,甚至上万,销售员对别人更好简直是再正常不过的事了。
年轻的时候遇到这样的销售员,我绝对不会在这家商场买,咽不下这口气。
我要么在官方旗舰店多花200块,要么再找同样价格的其他商场。
现在长大了,知道挣钱的辛苦,我干嘛跟钱过不去?
情绪价值不重要,能给自己省200块比那劳什子的情绪价值有用多了。
成熟的人不贪恋情绪价值,有最好,没有也行,最终能把事办好才是核心。
还有时间成本,我已经花了一个晚上的时间,在不影响产品质量的前提下,不能因为服务态度问题就让晚上的时间白费,总不能再花一个晚上的时间来买吧?
本来买平板就是用来工作的,我不能耽误我的工作时间。
当一回卑微的甲方又如何?
等我提升了工作能力,以后赚了更多的钱,不会一直是卑微的甲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