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年,儿子迷上了看电影,而且对大年初一的电影更是念念不忘,在年前就开始“唐僧念经”叨叨地我头疼。
看着墙壁上预演的海报,我心里是对商家恨得牙痒痒,干嘛写那么大的字?还必须强调大年初一上演?
前几年孩子小,无需买票,一张票娘俩看,也就不觉得票价贵了。可是今年已经到了1米3,每次去看电影,工作人员都让孩子量量身高再进。
今天又是一年“大年初一”,电影院里真是挤呀,电影票比平时要贵一倍,有的时间段贵三倍。就那还买不到票呢,想看只能买第二天的。
我用微信小程序订购一张票,儿子点二张,说真的,我内心还是想像以前那样买一张票娘俩一起看。可是万一明天票全部卖完,旁边没有多余的空位置,让儿子自己坐影院里,他也不干呀。
最终,还是买了两张票。
过年了,看到很多大人带孩子去看电影,这应该也属于节日里的一种消遣吧。可是养成孩子自小就奢侈的消费观是否合适呢?
不光是看电影,还有其他方面的消费,现在的孩子好像对钱越来越有兴趣,也很容易让他们“见钱眼开”。
过年,盼着能拿到大红包,然后去电玩城“嗖”一下就花掉。
看着孩子们开心的同时,我内心隐隐觉得现代生活对孩子的许多负面影响还是挺大的。
像我这种经历过穷苦童年的中年油腻大妈,过日子都需要计划的。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我小时候看电影都是2角,5角,1元,2元,5元这样逐渐递增起来的价格。哪像现在一张电影票都得60,70呀。
但是现在的孩子,他们从一出生,物价就已经上涨过了的,他们没有比较,也不会觉得贵,再说了,又不需要小屁孩挣钱,他花起来压根就不会觉得心痛,只会在意自己的要求和愿望能不能得到满足。
现今的生活水平提高,让孩子能够轻易获得自己想要的东西。满足孩子既是一件好事也是一件坏事。好事是能让孩子享受到优越的生活条件,坏事是让有的家庭在无形中增加了很多压力。
工薪家庭在给孩子买奢侈品的时候未免有些踌躇,很难潇洒起来。专家称:“过分溺爱孩子,容易让孩子出现懒惰和炫富的不良心理。”
单从看电影来说,偶尔看看也无妨,让孩子感受一下大电影的真效,就像一年总是要带孩子出门旅游一样,增长见识,偶尔为之,也不为过。
但若从孩子的成长而言,读书是很好的选择。培根说: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数学使人周密,科学使人深刻,伦理使人庄重,逻辑修辞使人善辩,凡有所学,皆成性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