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个市场化、浮躁、急功近利的时代,人们学习任何东西,首先都要问:“它有什么用?”人们所说的这个“用”到底是指什么意思?
所谓“用”,一种是实用或者功利意义上的“用”,就是直接带来物质利益的用处,用金钱来改善你的生活环境,住好房子,买名牌衣服,大家都很羡慕你。于是你在精神上、心理上就会感到非常快乐、非常幸福。
这种快乐感和幸福感是绕了一大圈才实现的?你首先要把学到的知识转变成金钱和地位,然后再用它们来改善你的生活状况,最后才能从自己的享受和别人的羡慕中感受到快乐和幸福。
有个寓言,一个人花了千金,学了三年,学会了屠龙,结果却一无所用,为什么呢?因为没有龙给他屠。因此大凡学了没有用的东西,就被叫做屠龙之术。
有无一种屠龙之术获得快乐感和幸福感?
一个人永远只能活在自己的感觉和思想之中,只能活在自身之中,环境必须通过自身才能被感受到。世界就是你眼中的世界,你有什么样的眼光,你就能看到什么样的世界。因此改变你的眼光,你实际上就改变了世界。
换句话说,改变自己的眼光这就是“用”的第二种意义,即精神上或心理上的用处。这种用处可以使人在精神上保持一种高层建瓴的姿态,不用绕刚才那个大圈子就能够直接体验到精神上的愉悦和心理上的快乐。
事实上当我们赚了钱去买好吃的事物、好看的衣服等等,然后再用这些东西来满足自己的欲望,最终在心理上产生一种快乐感和幸福感;这与我们去欣赏一场美妙动听的音乐会、阅读一段优美感人的散文诗和进行一次启迪智慧的哲学思辨,从而直接从中体会到心理上的快乐和精神上的愉悦。二者不过是殊途同归罢了。
这个世界说到底不过就是每个人眼中的世界,如果眼光改变了,每个人眼中的世界当然也就改变了。
如果有了这样一种深刻的反思,就不会去随波逐流,不会在乎别人怎么说,就能体会到心灵的自由,以及与这种自由相伴随的快乐和幸福感。
是重现世、尚事功,学以致用;还是重超越、尚思辨,学以致知。这两种不同之用的选择权利在于每个人自己。
实际上我们的生活中到处都有悲剧,悲剧的存在是一个客观事实。一个人要想一辈子不经历悲剧,那是不可能的,一种没有经历过悲剧的人生才是真正悲惨的人生。但是问题的关键不在于有没有悲剧,而在于你如何对待悲剧。
如果仅仅把悲剧当做一件悲惨的事情,你本身也就成为一个很悲惨的人了。但是你如果有一种超脱的姿态和深邃的睿智,你把悲剧看做是人生中的一些必然性插曲,这些插曲有时候还具有几份崇高的色彩,他们会带给我们一些深刻的启示,那么你就会对人生的悲剧采取一种一笑置之的态度。
从贬义上来说,这种态度叫做阿Q精神;从褒义上来说,这也就是所谓“大智若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