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月初,夜,京城雪至。
可以看到窗外飘飘扬扬的雪花,地上树上都薄薄的积了一层雪,在静谧的夜晚透着冬季的寒冷,而窗内却是如此温暖。
不知怎么,突然就想起小时候妈妈经常做的花生枣泥糕——在那个年代的农村,这是为数不多的,可以让小孩子们敞开肚皮吃的零食之一。
九十年代初,北京还是很冷的,郊区就更冷,灶台旁边却又香又暖。
妈妈围着蓝色的围裙煮枣泥,一边利落的翻动锅里的枣,一边叮嘱我们:“少加柴火,火大了该糊了!手离火远点儿,看烫着你!”
晒干的大枣在锅里加水煮至烂熟,小火翻炒,慢慢把水分炒出去,枣肉里的糖分就出来了,渐渐变成深褐色,细腻而绵软,散发出特有的甜香味儿,直往人鼻子里钻。
我们眼巴巴的盯着锅,催促妈妈:“妈,多搁点儿糖!”
妈妈总是训斥我们:“还搁糖?这还不甜?你还要怎么甜?不齁的慌?”
然后还是会在甜甜的枣泥里放一大勺糖,用小碗盛一点儿递给我们:“尝尝,够不够甜?”
还有点儿烫嘴的枣泥,细腻,甜蜜,又温柔,让人忍不住咂咂嘴,又会惹的妈妈训话:“哪儿学的臭毛病,不许吧唧嘴!”
枣泥做好,放在大瓷盆里,妈妈往里面加入磨的细细的黄豆面,玉米面,小米面,炒熟擀碎的花生仁儿,瓜子仁儿,核桃仁儿,切碎的白薯干——虽然叫花生枣泥糕,其实是有什么放什么的,如果运气好,还可以加一些葡萄干,这就很奢侈了。
所有材料搅拌成细软的稠面糊,放在大碗里,上锅蒸二十分钟,揭开锅盖,热腾腾白花花的水蒸气带着糕点的甜香扑出来,枣香,面香,干果香结为一体,孩子们兴奋的大声欢呼。
深褐色的枣糕热乎乎的,一口咬下去,满嘴大枣的甜,夹着花生瓜子核桃仁的香,在大雪纷飞的冬夜,全身的毛孔都透着幸福满足,如果这个时候可以冲一杯桔子水,看着动画片,那真是神仙一样的享受了!
如今,我也是六岁孩子的母亲了,那甜甜暖暖的味道,却依然深刻在记忆深处。
翻翻厨房,杂七杂八的材料居然有十几包,去核的大枣干洗干净放进锅里煮至软烂,用料理机打成泥,花生核桃南瓜子炒熟碾碎,葡萄干含有维生素C和维生素A,强化视力,南瓜子含有大量的磷质,保护眼巩膜,大米粉含有硒,保护视网膜,增强玻璃体的洁净度,提高视力——托手机和电脑的福,我近视已达800度,吃东西除了满足口腹之欲还能兼顾视力健康,妙极妙极!糖就免了,枣泥已经足够甜。
所有材料混合拌匀,放在容器里上锅蒸十五分钟,掀开锅盖,枣香味扑面而来,闺女跑进厨房:“妈妈好香!”
我留了一小碗枣泥给她:“尝尝,甜不甜?”
闺女舔舔勺子,眯起眼睛:“甜!”
再切一块儿枣泥糕给她:“好吃吗??”
闺女含着糕,甜甜蜜蜜的笑:“好吃!”
我切几块枣泥糕,冲一杯花茶,抱着闺女坐在窗前看雪,拍了照片给给妈妈发微信
——妈,我自己做枣泥糕了,跟小时候一样,又香又甜。
妈妈回信息——你少放糖!孩子换牙呢!
嗯嗯,虽然没有加糖,但是真的很甜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