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两天的315晚会,曝光了日本核辐射食品有流入中国。这引起了大家的恐慌以及关注,食品向来是人们生活中的必需品,需求量十分可观。随着社会的发展,迎来了消费升级这么一说。举个简单的例子,以前看过一篇文章“为什么说火腿肠催生了消费升级?”,文中提到小时候大家吃的火腿肠是5毛钱一根的红色塑料包装的,大部分都是面粉做的,但是我们并不知道,以为那都是肉做的。后来大家都知道火腿肠是面粉做的之后,火腿肠就开始升级了,能若隐若现看见一叠肉,价格也提高到2元左右。但是到了现在,如果小孩子喜欢吃火腿肠,父母会放心吗?所以现在一根真材实料的,能够给小朋友吃的火腿肠,即使价格提升两三倍,父母也会愿意买单。
客户的消费需求不断升级,催生了消费升级。从吃的饱、到吃的好、再到吃的精、最后吃的有情调。也从有的玩、到玩的好、到玩的爽、最后玩的有逼格。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来临,可以发现越来越多的食品以单品战略打入市场。例如很有名的黄太吉煎饼,雕爷牛腩这类红极一时的品牌,近几年也不断有创业公司往这方面进行尝试。例如关茶(从抹茶开始,重新定义青年一代对茶的感知),必优格(中欧风味酸奶,口味较清淡,走大众路线),驯鹿(不为迎合大多数人口味的手工巧克力),TOP Cream(定位于90后的轻奢冰激凌)等等,越来越多的品牌开始出现,并且都是以单品策略打入市场。
先来说说单品战略有什么优势呢?
有这样一个心理学实验:研究人员摆出一系列昂贵的果酱,并向消费者提供试吃机会,同时发给每个人折扣券,让他们可以以低于市场的价格买到果酱。实验分为2组,一组有6款果酱,另一组有24款果酱,全部都可以任意购买。最后研究者发现,在提供6款果酱的组中,有30%的试吃消费者选择了购买;而在提供24款果酱的组中,只有3%的人最终选择了购买。因为更少的选择意味着更低的决策成本。在这个选择太多的互联网时代,用户需要的就是降低选择成本。
下面以TOP Cream为例,具体分析下它是如何打造一个成功的单品的。
1、颜值高,可个性化定制。因为每个冰激凌都由三部分组成:冰激凌基底,巧克力糖衣,水果和干果顶料。其中糖衣和顶料可自主选择。售价在18-25元不等。除了被动的客户定制,TOP Cream也会根据流行话题,售卖话题属性的冰激凌,比如欧洲杯版冰激凌,奥运会版冰激凌等
2、小龙虾口味,北京雾霾口味等新奇口味制作卖点。
3、除此之外,TOP Cream的冰激凌全部采用真材实料,更加安全健康。
除了产品本身之外,他们的的运营模式也是成功的因素。
1、连锁经营:一二线城市核心商圈布局直营店;同时招募城市合伙人合作开店,收取品牌管理费和物料费。
2、线上渠道:拓展外卖渠道,与百度外卖合作实现布局城区5公里送货上门;通过天猫生鲜x顺丰冷链,全国范围3日送达。
3、商超零售:与定位和理念一致的商超合作,增加品牌能见度;已于华润旗下精品超市Ole、Blt等达成合作协议。
4、跨界营销:开展泛娱乐化的跨界合作;与深圳欢乐谷达成进驻意向,与电影《我说的都是真的》、《奇葩说》辩手、黄小厨市集等进行合作。
总结看来,单品的成功关键在于产品本身的差异化特色:品牌定位、包装、质量(通常食品都是健康无添加)、个性化定制、情怀。除此之外在宣传推广渠道方面:跨界营销应该是最好的手段,尤其是通过网络综艺曝光度会比较好,但费用较高。除此之外,结合网络热点,微博热搜是很有效的途径。以及线上线下布局方面:食品类通过和大型商场超市合作,先通过线下的低价促销也是一种有效的策略。如果定位在高逼格的某类产品,可能通过网上的宣传更加有效,单价较高的产品还可以做线上的预定。客单价较低,并且走平明路线则更适合线下推广。例如必优格(酸奶)“拒绝逼格”,做大众品牌,因此采用“先渠道,后品牌”的思路:先让产品在便利店、超市等渠道潜移默化地影响顾客,潜伏期过后,再营销推广,顾客对品牌的接受度和信任度会更高。
那么单品成功之后,如何才能延长产品的生命周期呢?以前很火的黄太吉煎饼,雕爷牛腩现在又如何呢?黄太吉被报道出已经关闭很多分店,雕爷牛腩的回头客也很少,生存下去比想象中还要困难。那有没有成功的案例呢?答案是肯定的,最好举得例子应该就是小米了,小米通过小米手机,做到了现在这样一个大公司。通过单品引爆,再建立自己的品牌形象,接着就可以选择性地丰富自己的产品线,设计更多相关的产品,不断提高用户粘性。小米的产品就从小米手机延伸到了小米插座,充电宝,手环等等。同理,其实食品类的也是可以这么做的,还是以上文说的TOP Cream为例,个人觉得未来可以延伸到甜点等品类,因为他们的定位在90后,而冰激凌则充满少女色彩,所以可以考虑更多少女会喜欢的品类进行延伸。
当然还有很多一直以始终只有单品类并且成功的品牌,例如一点点,周黑鸭等,这类产品的核心竞争力就在于质量了,在同领域一直保持高质量,就有机会成功延续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