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黄帝问曰:病有标本,刺有逆从,奈何?岐伯对曰:凡刺之方,必别阴阳,前后相应,逆从得施,标本相移,故曰:有其在标而求之于标,有其在本而求之于本,有其在本而求之于标,有其在标而求之于本。故治有取标而得者,有取本而得者,有逆取而得者,有从取而得者。故知逆与从,正行无问,知标本者,万举万当,不知标本,是谓妄行。
夫阴阳、逆从、标本之为道也,小而大,言一而知百病之害。少而多,浅而博,可以言一而知百也。以浅而知深,察近而知远,言标与本,易而勿及。
(解读)
“黄帝问曰:病有标本,刺有逆从,奈何?”黄帝问:病有标、本,刺法有逆从,这是怎么回事?
“岐伯对曰:凡刺之方,必别阴阳,前后相应,逆从得施,标本相移,”岐伯回答说:大凡针刺的原理,必定要先辨别病情属阴还是属阳,并结合病情的前期和后期来诊断,然后确定施行逆治还是施行从治,治标还是治本。
“故曰:有其在标而求之于标,有其在本而求之于本,有其在本而求之于标,有其在标而求之于本。故治有取标而得者,有取本而得者,有逆取而得者,有从取而得者。”所以说:标病治标,本病治本,有的本病治标,有的标病治本。因此在治法方面,有治标而奏效的,有治本而奏效的,有反治而奏效的,也有正治而奏效的。
“故知逆与从,正行无问,知标本者,万举万当,不知标本,是谓妄行。”所以懂得了逆治与从治的法则,就可放手治疗而无需疑虑;懂得了治标和治本的原则,就能屡治屡愈,万无一失。如果不懂得标本,那就是胡乱治疗。
“夫阴阳、逆从、标本之为道也,小而大,言一而知百病之害。少而多,浅而博,可以言一而知百也。以浅而知深,察近而知远,言标与本,易而勿及。”阴阳、逆从和标本作为一种原则,可以使人们对疾病的认识由小到大,从某一点出发,就可以了解各种疾病的害处;又可以引少入多,由浅到深,从一种疾病而推知各种疾病。从浅便能知深,察近便能知远,讲标与本的道理,是容易理解而不容易做到的。
今天学习了标与本的道理。且继续学习,今天就学到这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