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集:由权力斗争到复仇、认错不等于承认失败。
挨骂了你会生气么?不管是由于什么原因的冲突里,被痛骂一顿你的反应会是什么?
我曾经有一个非常有意思的经历说出来与大家分享:
几年前,我独自一人带着两岁多的孩子逛商店,遇到陌生的一家三口。这家的男孩子个头与我肩膀齐平,手拿一根一人高的棍子正在玩耍,他先是用棍子触我的脚跟,我看了他一眼未予理睬,然后他的棍子朝着我女儿伸过去,我伸手格开,然后对他说:小朋友,你不可以拿棍子碰别人,这样不礼貌。孩子的父亲踱步过来,朝我解释:他这样是想要跟你打招呼,你没明白他的意思。我答复他:这样打招呼的方式不太好吧,而且我女儿太小,这样用棍子冲着她不安全。那位父亲用另外一种方式回答了我的问题:你这样代替你女儿处理问题,你女儿长大了会变成什么样?我登时气的面红耳赤,苦于那时的我对于这种狡辩无力回击,想到我自己的孩子还小,对方又是个身高马大的男人,只好咬牙忍下、之后对方继续喋喋不休我不可以批评他的孩子、得“理”不饶人,而我、则只想着赶紧脱身出来,离开那个语境,到安全的地方去。
这件事情过去不久,北京相继出现若干暴力事件,按照新闻的解读、多是由于偶发的口舌之争引起命案。说来令人唏嘘不已……
今天我重提这件事情,心中已经没有半点不平。对于我来说,这件事情以及其它的案例,都印证了书中所述的这个观点:
挑起纷争的对方,往往是想藉着胜利来证明自己的能力,这是一种“权利斗争”。
而不陷入这种无谓的“权力斗争”的最好办法,就是
第一:不要依赖“愤怒”这种工具。坚持使用“有条理的语言”来沟通。
第二:哪怕自己的理由站得住脚,也不要刁难对方。
第三:承认错误、表达歉意的言辞。哪怕是违心的。因为这样并不意味着“挫败”。
这三点里承认错误并且表达歉意是非常难做到的一点,因为很多人都会觉得我没有错,为什么要表现出让步的姿态。
这里我们返回到第三集里的讨论:抛弃竞争的概念,才能从人际关系的烦恼中脱身。卓越感应该来自自身的进步,而不是无休无止的与他人做比较,你是对的,我是错的,或者你是错的,我是对的,这些想法会令人陷入权力斗争无法脱身。
所谓:认错不等于“承认失败”。
但是有人会提出异议:我是对的!我就是要据理力争!
没错!据理力争有什么不对么?!请大家考虑一下,你需要在愤怒的情况下据理力争么?所谓愤怒就意味着已经脱离了理智的头脑,还有理可讲么?
这里首先需要澄清一点,公愤与私愤的区别:公愤的来源是大家一致认同的道理上产生的愤怒,针对的是社会上的矛盾和不公平,某种程度上超越了私己的利害。而私愤,在阿德勒的解读中,是可控的,用来使别人屈服的工具。如果你没有更好的方法来说服别人、那往往你采取的就是愤怒,而承认自己的软弱是平复这种愤怒的一盆凉水。
因此,在公共事务上可以据理力争的愤怒状况,换到个人情绪的愤怒中,双方只是想着令对方屈服,而忘记了一开始是为了谁对谁错而引起的争论。离开理性的话语,进入权利争斗的氛围后,人所有的行为恐怕很难把握底线。
如果你认为你的意见是对的,那不管别人的意见是什么,都应该在这里画下句点。
书中风趣的提到另一种方案:如果对方要找茬的话,我就奉陪到底,对付那种乱来的家伙,只要狠狠地打断他的鼻梁就可以了,要不然臭骂他一顿,给他一点颜色瞧瞧!
实话说、如果我孔武有力是个练家子、或者有舌战群儒的口才,按照我的性格多半也首选打上一架或热闹吵一场。
万一这次是我赢了,那就哈哈真爽!
但是权利斗争不会在这里结束,看看所有那些描写宫廷的、政治的、富豪人家的电视剧或者小说你就会明白。权利斗争中落败的一方,会进入下一个阶段:复仇。
先说陌生人之间的复仇吧:大城市里快速的生活方式建立在人流量之上,这里包含了人流量带来的财富,也蕴含着人流量带来的危机、就是焦躁的情绪、以及“反正我不认识你,你找不到报复的途径”这样的错觉。我想,那些凶器伤人的复仇者们,你怎么能够在纷争初起的时候,透视到他的内心、甚至他的口袋里有没有一把利器?甚至可能不需要这些、仅仅凭了心中的恶意、用其他手段就轻易伤害了沉浸在胜利快感中的你呢?
再转换到亲子关系,父母对孩子绝对的影响力、或者体格差异、或者经济控制之下、亲子之间的对错争论、以及行为的度量往往以孩子的失败告终。但是那么多亲子之间的对抗来自哪里?总是失败之下的孩子长大后、种种叛逆行为、或者自我伤害的行为来自哪里?来自亲子之间天然的血缘、父母不可能不在意孩子,孩子在正面上抗争不过父母、只有通过其他的途径获得父母的关注。
这样的理论,虽然看上去与弗洛伊德的“因果论”非常类似,因为你与人争论不想让、所以你受到伤害;因为父母没有给孩子足够的关注、或者不理解孩子,所以孩子逃课做坏事甚至自残。
但是,当我们看到了这些现象背后的目的之后、我们的做法,不是仅仅不与人争吵但是苦苦忍耐;不是过分的关注孩子或者注目于纠正孩子的错误。而是应该在明了的基础上退出争执;而是应该在孩子挑起争斗的时候、不要跟随ta的情绪、而要选择理智地做正确的事情。
明天继续:人生的任务和人生的谎言。
后记:
这种解读,有时候是给自己的一剂镇静剂,今天情绪很不好,孩子要转学回北京,学校要求补习英语然后做测试、决定升入二年级还是重读一年级。理智告诉我不要在意读哪一年,甚至一开始我是抱了坚决重读一年级的想法。但是现在也想努力一下、看看能不能够上二年级。别人一年学完的课程我的孩子需要一个半月补完,最重要的是,暑假里的孩子根本没兴趣补课,而且还是我给补。各种心不在焉,左顾右盼。借了充分的中文阅读而不用太操心语文学习的孩子,在英语上给我狠狠地一个跟头。晨起控制好的情绪,到了傍晚又升腾起来折磨人。
在各种纠结和痛苦之后、我决定:孩子不想补课,我尊重她的选择;但是如果想学的话、就必须自己拿着书来找我。我不再负责一而再的提醒。
就这样了!放孩子一马,也放自己一马。人生短暂,需要争分夺秒的、是愉快的学习、而不是痛苦的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