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罢年以后,我们营销部的总监回家休息了,很自然的,我也想到自己的去留问题。那什么时候该走,什么时候该留呢?记得《哈佛商业评论》中说过以下五点
第一,你有没有学到东西?研究表明,成年人和年长者最幸福的时刻,就是在工作中可以不断学到新的东西,感觉自己在进步的时刻。
第二,你在工作中表现如何?如果你在工作中停滞不前,这种状态迟早会损害你的就业能力。
第三,你的价值被低估了。在工作中被看轻的人更容易热情耗尽,可能会有一些产生负面影响的行为。
第四,你工作只是为了赚钱。薪酬是衡量一份工作的重要标准,但只为赚钱而工作,会让人失去动力,变得消极。
第五,你是否喜欢你的老板。75%的职场人认为,工作中最有压力的部分来自于他们的直接领导或间接领导。
我为什么要继续待下去呢?
一次跟朋友聊天,朋友的一句话点醒了我“你们总监走了,你可以做呀。”
以前的我可能会想,我行吗?我可以吗?
可现在的我不一样了,怕什么?不要怂,就是干!
于是我主动跟公司领导提出了自己想当营销总监的想法,告诉领导我想做两件事,一是重新梳理公司的营销体系,另外一个是为园区租户搭建互相合作的平台。这两件事一个是为了找到客户,另外一个是更好的留下客户。
因为去年的一些经历,让我有了这种想法。
屁股决定脑袋!
你坐在什么位置,就必须要从那个位置的角度去思考。
就好像混沌大学的刻意练习分舵主和007写作社群的班长,我没想过自己要担任这些角色,但当你担任这些角色,你的思维方式就已经发生改变,而且身边的朋友会不断给你反馈,促使你进步。
很高兴,经过自己的争取和与公司的协商,自己工资待遇不变,内部层级不变,但对外为招商总监,整体负责招商。
今天公司大会,宣布人事任命,并签署了考核指标。
ok,现在信心已经有了,你已经是招商总监了。
那能力呢?如何实现那两个目的?如何完成公司下达的业绩指标?
是不是瞬间就感觉有点不一样了?在招商经理的位置,我不会去思考这个问题。我只会思考,怎么把手里的这个客户谈成,怎么多完成一个订单。
而从招商总监的角度思考,6月30号之前的目标是招租一万平方米,截止到目前还有三个多月。我如何在这段时间里完成这些目标?
第一,从时间角度分解
三个多月,总指标1万平方,那么平均每个月要完成3000多平,每个星期要完成七八百平。
第二,从现有存量分析
现在园区里未租区域有哪些?大、中、小分别在多少平方?每个区域的特点是什么?适合什么样的客户?控制的商务条款是怎样?如何合理分配时间和精力在不同租赁面积的订单上?
第三,从招商流程分析
要完成三个月一万平方的指标,最关键的是客户来源。所以客户来源的渠道就至关重要,网络推广、上门客户和中介推荐。
上门客户和中介推荐是其中的重点,上门客户的接待和引导非常关键,他们需求明确,结合我方的资源,适当的引导,有利于促成。
另外一方面是中介推荐,我们的项目与中介是相互依存的关系,中介是我们的眼睛和手,他们帮我们从海量的客户中筛选出匹配的客户并带过来。
分析到这里,有两件事在我脑子里很明确了,一个是客户接待流程的标准化,另外一个是召开中介推介会。
于是这周的重点工作任务是召开中介推介会,明天我再写一下关于召开中介推介会的一些事项。
第一次当总监,还很青涩,请各位小伙伴多多指教。
我是鹿鸣,2018年的新年誓愿是日更一篇,这是我2018年日更的第66篇,感谢你的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