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是一个矛盾冲突的个体,外表甜美,家教很好,精通钢琴长笛,但是骨子里却充斥着不安分的因子。
很多人说人长得漂亮,不如活得漂亮,今天要说的范晓萱,就是这样一个女人,她纹身,她玩摇滚,年近40却依然有张不老的脸。
1977年,她母亲很年轻的时候就生下了范晓萱,单亲家庭让范晓萱比其他孩子更努力,钢琴、长笛、接拍广告,一个都没有落下。
1996年,她唱了《哆啦A梦》和《樱桃小丸子》的中文歌曲,成为了炙手可热的“小魔女”。
后来,她因为一首《健康歌》登上央视春晚的舞台,受到了大陆观众的喜爱,喜欢她的人已经跨越了性别和年龄的界限。
但这并不是她想要的,因为她想做自己的音乐。
一个人心里明明有一座火山,却要扮演一个卖火柴的小女孩。
于是她剪短了头发,穿着小背心,像个假小子一样唱着《哭了》,彻底跟过去告别。
很多人说,市场上蒸发了一个可爱的小魔女,新的出现了一个阴郁歌手范晓萱。
他们无法把两者联系在一起。但她却在采访的时候说:“其实我一直没有变过,对音乐这件事。”
放弃了主流的市场,但她的歌却迎合了很多年轻人的心境。
大概很少有人知道,为了转型,为了做自己真正喜欢的东西,范晓萱付出了怎样的代价。
她心思细腻,追求完美,没受过什么重大的挫折,却倾向于放大内心感受。
于是外界的舆论都会给她带来巨大的压力,这种煎熬进一步就发展成了抑郁症。
她说:我有一部分是非常忧郁的,但小时候的我由于藏在很里面,大了以后出道早,我十几岁的时候就已经开始有一些不开心,但我不知道它有多重。直到2000年的时候,那几年都是最严重的。
选择放弃比较好走的路去走想走的路,往往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
就好像范晓萱,用了很多很多年去塑造一身反骨的形象,她唱过爵士也组摇滚乐队,也尝试过电子乐,还自己出钱制作专辑,而她身上的13处纹身记录的正是她的这一个个故事。
如今,她的抑郁症好了,跟这个世界对峙了许久之后,如今的她学会了跟自己和解,40岁的她出现在大家面前,目光柔和言语也变得温和起来,但我们知道,她还是那个她,对于音乐依然坚定和执着。
就好像她自己所说,她并不是一个“大众情人”般的女人,所以只要被一小撮人喜欢着,她就很幸福,因为那些人喜欢的,是真正的范晓萱。
少女歌手时期的范晓萱拥有一种试着长大的快乐与忧愁;
儿歌歌手时期的范晓萱以小朋友们的接受能力为底线,歌曲通俗易懂,快乐活泼;
非大众流行歌手时期的范晓萱,注重自己专辑的音乐实质和内容丰满性,音乐上多了许多可以称为独立的元素。
而无论她的音乐成不成功,她都不会沉溺于过往,只是单纯的寻找自己需要呈现的作品。
或许大众化能够带来市场、带来客户、带来收益,会是一条很好走的路,可倔强如范晓萱,却只想做个真正的音乐人。
她只想唱自己喜欢的歌,做自己喜欢做的事。
不管多久没有看到她,我们都知道,这个女人不仅长得漂亮,活得更加漂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