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款产品遇到目标客户,售卖的效果不好,往往并不是产品本身不够好,而是用户不知道使用产品之后是什么感受,能给自己带来哪些改变,无法判断自己花费的钱到底能不能值回票价。为了规避风险,就会选择继续观望。
为了将这种感受在没消费之前就让目标客户感受到,商家通常会打造标杆案例,让这些已经消费的用户现身说法,说明产品带来的体验。仅仅做到这一点还远远不够,一定要替客户把他想说的话替他说出来,归纳起来就三点:测出来、展出来、算出来。
以知识服务类的咨询产品为例,这类产品最大的特点,就是售卖信息,补足信息差。因为看不见摸不着,价值就是隐性的。不仅如此,见效还慢。所以,这类产品最大的售卖难点,就是「隐性价值显性化表达」。
从用户的角度来讲,他想要的不是知识服务类的产品,而是要解决具体的问题,看中疗效。具体以什么形式交付,对用户来讲一点都不重要。
目前主流的交付形式,有看书、听课、交流、咨询。这些形式虽然都可以解决问题,但每种形式因为载体的限制,就会呈现出各种不同的属性。
比如,看书、听课给客户带来的利益点是费用低、随时随地获取信息、反复观看、提供文稿,但却无法向咨询陪跑类产品一样及时互动、私人定制发展课题、精确诊断、减少探索时间……
把这些要素一个一个地罗列出来,做成表格,让用户直观地看到这些利益点,根据用户类型的不同,替他把背后的时间成本、金钱成本算清楚,列出与之相适配的解决方案,把能够确定性交付的点罗列出来,客户付费的意愿就会大幅增加。
我搜集过大量的产品售前资料,甚至花钱体验过一些咨询服务。如果「展出来」当作成功案例的打造,「测出来」当成不同交付形式利益点的对比,「算出来」是替客户算时间成本、金钱成本,就目前普遍的市场状况而言,能把「测出来、算出来、展出来」这三点全部做出来并做到位的,不足5%。这就说明,谁如果做到这5%,在销转方面就战胜了其他95%的同行。
当然,在这个基础上,你还可以再进一步,把自己所在行业里客户最关心的核心问题罗列出来,把全貌、终局、可能的解决方案做成手册全部展示给客户,以礼品的方式赠送给他,这样他就会把这个手册当成指点迷经的词典,顺着手册中逐步推导的逻辑,走到你的收银机前。
拥有了这层思维,再回看已有的宣传资料,你就会看到「更有钱途」的「改善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