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NBA这段冗长的历史文化中,犹他爵士队的年龄算是小的,他们的前身新奥尔良爵士队于1974年伴随着“赛场上最会耍杂技的球星”加入NBA。
因为当时球队的老板偏爱爵士乐,所以取名为“新奥尔良爵士队”。 从上个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就已经成为具有竞争力的队伍。在最初组建的时候,队伍中的核心人物就是NBA50大球员、名人堂,NBA历史上最具娱乐性的球星之一——“手枪”皮特-马拉维奇(Pete Maravich)。
在新奥尔良时期的爵士有两个关键词:“手枪”和“失败”。虽然马拉维奇个人表现十分优异,花哨的球风,能力极强的抢分,可是最终还是和季后赛无缘,这其实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手枪”的高度。
1979-80赛季,来到盐湖城的爵士,遇到了另一位得分王阿德里安-丹特利。可是丹特利与马拉维奇并没有实质性的区别,直到1983-84赛季,他才帮助球队闯进季后赛,这也是他最后一个出色的赛季。
当时的爵士毫无疑问是成功的,丹特利再次获得分王(每场30.6分),里基-格林(Ricky Green)获抢断王(每场2.65次)、马克-伊顿获盖帽王(每场4.28次)、 贝利入选新秀一队,带伤而归的丹特利获的“最佳复出球员”,而弗兰克-雷登也当选了最佳教练。
成功后,爵士一路顺畅,好运接二连三的来。1984年他们在第一轮第16顺位选到约翰-斯托克顿(John Stockton),1985年得到卡尔-马龙(Karl Malong),1988年,硬鼻子杰里-斯隆成为球队主教练。
在他们的带领下,球队从没在季后赛比赛中缺席过。1997和1998年,爵士两次杀进总决赛,可惜都败在了迈克尔-乔丹(Michael Jordan)的公牛王朝面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