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伯虎点秋香,虽然很美,但却是虚构的故事。
历史上的唐伯虎,的确惊才绝艳,名列江南四大才子之首,天下闻名。诗文绘画,皆是当时翘楚。可惜被徐经舞弊案牵连,终身不可入仕。江南四大才子之首,自此与朝堂无缘。
年轻人经此挫折,难免心中不平,所以我们今天看到的诗篇中,总能感觉他心中的郁闷之情,如那首经典的《桃花庵歌》:
桃花坞里桃花庵,桃花庵里桃花仙。
桃花仙人种桃树,又摘桃花换酒钱。
闲扯一句,这“又摘桃花换酒钱”,怕不是当初原句。四大名著中的《红楼梦》有一个经典片段“黛玉葬花”,其出处就是唐伯虎。因他酷爱桃花,见花落满园,不忍被人践踏,所以收于锦囊葬之,后被曹雪芹借了,写到了黛玉的身上。留下了“未若锦囊收艳骨,一抔净土掩风流;质本洁来还洁去,强于污淖陷渠沟”的名句。设想这样一个爱花之人,怎么会做出摘花换钱的举动。某些书中,将此句写为“又折桃枝换酒钱”,我觉得大概更可信一些。
但话说回来,大部分人知道这首诗,还是因为那句“世人笑我太疯癫,我笑他人看不穿。不见五陵豪杰墓,无花无酒锄作田。”虽然看似洒脱,但一种怀才不遇的压抑心情其实已经溢于言表。当然,比这更直白的便是他的《把酒对月歌》“我也不登天子船,我也不上长安眠。姑苏城外一茅屋,万树桃花月满天。”
后被宁王请为幕僚,却发现宁王居然有谋反之意,便提早借疯病开溜,才躲开了身死名裂的下场,不过自此郁郁不得志,传言54岁就撒手人寰。
所以,哪里来的三笑留情的浪漫。
更为可悲的是,其晚年颠沛流离,贫寒度日。我曾在书中见过一个传闻,是这样说的:
据说当年虎丘山上,一群书生正在饮酒作诗,忽然看到一个老乞丐在一旁侧耳倾听,不时还微微叹息摇头。一个书生就怒了,喝问乞丐:“你懂诗吗,在这装模作样。”老乞丐虽然衣衫破烂,面黄肌瘦,却举止文雅,不急不恼地说:“虽然不是很懂,但也能胡乱作上两首。”书生们大笑,一起嘲笑说:“若你现在当场作首诗出来,我们就请你坐下饮杯酒。”老乞丐马上笑着答应,抓起笔来在纸上写了两个字“一上”。书生们奇怪,这是什么意思?却见老乞丐接着又写“一上”。大家更是奇怪,老乞丐再写:“又一上。”连起来这诗的第一句是:一上一上又一上。
众书生还在笑他狗屁不通的时候,老乞丐的第二句也已经写完了:一上直到高山上。这两句写完,连周围的路人都不禁捧腹,说这哪里是诗,根本就是毫无意境的大白话嘛,即使是与当年唐朝时期自创打油诗的张打油相比,也远远不如。好歹人家能写出“天地一笼统,井上黑窟窿;黑狗身上白,白狗身上肿。”这种看似粗鄙,但却不见一个雪字,也能把雪的精髓描绘得活灵活现的诗词来。
谁知老乞丐不慌不忙,笔走龙蛇,再写两句:
举头红日白云低,四海五湖皆一望。
这两句气势磅礴,直惊得众书生无言以对,老乞丐将笔放下,自己斟了杯酒一饮而尽,然后转头向山下走去。一书生这时才醒悟过来,知此绝非常人,急忙问道:“先生高姓大名?”
远远一个声音传来:“唐寅,唐伯虎。”
所以故事里的事,终究是故事,老年唐伯虎生活艰辛,但世人却不愿相信,宁可相信他有八个如花美眷却还不满足,偏偏要去华府,追求那个回眸一笑百媚生的秋香丫头。
这说明人们还是善良的,人们总是希望英雄有个好的归宿,希望所有的爱情有个没羞没臊的结尾,所以为着他的才学,为着他的傲骨,人们淡忘了他真是的窘困,幻想了一个浪漫的结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