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最高检主导出品的电视剧《人民的名义》不仅为法学生、法律工作者们津津乐道,还一度成为全国人民热议的焦点。除了电视剧本身的质量过关以外,反贪反腐题材不仅符合我国当前大环境,更是满足了大众对官场黑暗现实的好奇心理以及大众惩恶扬善的正义宣泄之情。相比之下,《阳光下的法庭》收视与热度却不如人意。但收视率与热度并不是评价影视作品的绝对标准,若是用季节来形容二者,笔者认为,《人民的名义》如同炎炎夏日,点燃了群众的冲浪激情,而《阳光下的法庭》更像是和煦春风,在悠悠的长情中告诉国人:法治(法制)花开,需缓缓归矣。
一、清水河环境污染修复案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刻苦交出的经济答卷无疑令世界惊叹、令国人自豪,这些成就离不开国家大政方针的引路和数以亿计国人的奋斗牺牲,但伴随而生的环境恶化和众多有违社会健康发展的问题也似杂乱泼洒于白墙之上的点点珠墨,不时提醒着我们,该有所作为了。
2014年12月8日通过的最高院关于审理环境民事公益诉讼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明确了环境民事公益诉讼案件的审理。2015年《环境保护法》正式实施,确定“依法在设区市级以上人民政府民政部门登记”和“专门从事环境保护公益活动连续五年以上且无违法记录的”社会组织可以提起公益诉讼。
侵权方式的多样化要求法律采取类型化的应对措施与之对垒。环境公益诉讼发展到现在,检察院已经成为提起公益诉讼的主力军,虽面临着公益诉讼理论支持的缺乏以及影响大、涉及面广的尴尬,但全国环境污染源普查和处分的开展及其力度的不断增大,国内部分高校专门开设环境法点研究我国环境污染和保护法律问题等等行动,都在不断推动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进程。
二、天健公司专利侵权案
早先,作为落后的发展中国家,中国一直致力于经济发展,不管是国家还是产权人自身,对知识产权的保护力度和意识都远远落后于西方发达国家。作为司法改革重要一环,我设想的是,该剧会把专利侵权案如何侵权如何不侵权剖析给国民看,结果电视一上来台词就拔高到国家层面的竞争,当时我认为这种安排是不是有点用力过猛。但后来仔细思考,倒也合情合理。电视剧不可能把各类案件的各种情景都搬到观众面前,而自从加入世贸组织以后,无论是在国内还是国外,我国企业知识产权意识的缺乏,吃亏打官司的案例不计其数。
近几年,国家开始重视知识产权的保护,许多国人也开始重视自己的知识产权。就拿我们常用的酷狗、网易云音乐来说,越来越多的歌因版权问题,需要付费试听或下载。根据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关于“探索建立知识产权法院”的要求和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在北京、上海、广州设立知识产权法院的决定》,2014年11月6日、12月16日、12月28日,北京、广州、上海、知识产权法院相继成立。发展到现在,南京、苏州、杭州、宁波、合肥、福州、重庆、成都、西安等等城市逐步挂牌成立了知识产权法庭,且知识产权法庭还在稳定增设。知识产权法庭的设立,不仅是因为相较于其他类型的案件,知识产权案件更加复杂,专业性要求更高,它更是突显出国家对知识产权的重视和社会发展的需要。
三、张大年强奸杀人案
近些年,被平反的冤假错案不在少数,时间跨度短则几年、长则十几年。剧中以男主鹿鸣父亲张大年被判强奸杀人罪,十七年后真凶自首,张大年被无罪释放。电视剧中男主鹿鸣是被冤者的儿子,其得知真凶出现,再一次探访父亲时,对着张大年喊出的那一声“爸”,真真切切地叫碎了多少实际案例中当事人和观众的心,以往的委屈、压抑、绝望绝对只适合哽咽无语。但遗憾的是,当年公安机关为什么认定、依据什么认定张大年是凶手,张大年从喊冤到承认杀人再到不承认自己是罪犯的心里路程是怎样的,当年办理此案的工作人员是否承担了相应的责任以及承担了什么样的责任等等非常牵动人心的始末,剧中并未交代。鹿鸣作为张大年唯一的家人,他一直没有怀疑过父亲是被冤枉的。所以在他准备申诉前的十几年里,除了逃避、憎恨父亲,他并没有采取过任何措施为父洗除冤屈,自然也未体会到为家人常年辛苦奔走、在一次又一次打击阻拦中为至亲伸冤的挣扎与煎熬。而作为“强奸杀人犯”的儿子被各种侮辱、白眼的生活,也被几次口述下一笔带过,给观众的代入感也是差强人意。因此笔者感觉这个案例节奏太快,剧情有些许单薄。
看到鹿鸣父亲张大年奸杀案出现一案两凶后,鹿鸣叔叔一家的感慨,我也跟着哭了。脑中浮现的是大二刑诉课上老师播放的完整视频——1996年内蒙古呼和浩特市卷烟厂强奸杀人案。与电视剧不同的是,该案被冤枉的“凶手”——呼吉格勒图,虽然2005年真凶出现,2014年再审改判无罪,但其生命却永远定格在1996年的死刑执行中。那时,他也不过是18岁的小伙子,孝顺父母、疼爱弟弟的小伙子。生命彼时与死刑案接轨,最终18岁与世长辞。如同我国著名法学家江平为其撰写的墓志铭一样:其生也短,其命也悲。视频中呼吉格勒图父母讲述为了儿子的清白,十八年来家里所有人承受的打击和压力,背后的付出与艰辛,以及最大的伤痛——儿子被冤致死的绝望…… 当时课堂上边看边哭。我不知道是不是有同学跟我一样哭着看完的。但我相信肯定有,所有法学专业的学生在学习法律的时候都是心中充满正义感的。这种敬畏与本身有没有好好学习无关,它是一种发自内心的敬畏与正义之感。为了被冤枉的人及其家庭,也为了我们国家法律不健全的悲哀。从进入大学到现在学习了六年的法律,不了解的太多了,但也明白,任何制度都像一个孩子,需要慢慢成长。但这个成长过程,代价太大,多少年的青春被吞噬在绝望中,不只是当事人。他的家庭所遭受的白眼和可能一辈子都抬不起头的心理……当时我更是考虑不到其他方面。只能由着这些最直观的想法浮在脑中。坐在一起的同学拿着纸巾帮我擦着眼泪,安慰我说,现在错案已经平反了,以后我们国家的法律制度会慢慢完善的。
是的,国家制度会慢慢完善的,不过任何进步都是需要代价的。看到电视剧中鹿鸣向宁佳怡求婚的场景时,我也哭了,鹿鸣终于放开心中的芥蒂,没有了心中的自卑,能够堂堂正正的给佳怡幸福。现实中犯罪人的家人呢,我不知道她们的子女是不是和鹿鸣一样,为亲人的犯罪,而失去了追求幸福的勇气甚至是“权利”。大一的时候,作为普法协会两名代表之一,跟随老师及其他机构人员去了当地一所县级监狱。那是第一次那么近距离的了解监狱里的生活。跟着狱警穿过一层一层的铁门,心里就在想,这里面关着多少家庭的希望与期盼呢?看过他们的宿舍与活动场所后,狱警带我们去了服刑人员的工作场所。见我们一行人进来了,服刑人员的眼睛不时地扫过我们,我想我们都是一样彼此好奇吧。他们当时在制作橄榄球,销往巴西。我问一位狱警,啊,你们的这个管理模式真好,不仅能为监狱创收,而且他们出去以后也算是掌握了一项工作技能,不至于与外界完全脱轨。这些犯人每天这样工作,有生活补贴吗?他回答说,有一些。我仍追着不放地问,那是多少呢?那位狱警们解释了说他们生活困难的我们会有补贴的,然后给了我一个在当时的我看来很低的数字。当时的我好像对狱警有了些许敌意,就觉得他们是在压榨劳动力,完全不考虑他们中的很多人也许是家里的唯一劳动力,他们在这里面每天工作,却几乎拿不到什么工资,那他家里人怎么办呀。直到后来更深入地学习,有了进一步的法律素养后,才感慨于当时的自己真是想得太简单,却忘了法律的教育与强制作用。如果真的是为家人考虑,他们应该在一开始就杜绝犯罪。现在已经犯罪服刑了,那就要好好改造,重新做人……但是,在每个人都学着尊重法律的同时,我们都希望在适用法律过程中让每个人都得到尊重。
当然,这几个典型的案子并非和电视剧里一样发生在同一法院和律师身上。实际中也没有这么多的牵连,但他是类似真实案件的发展过程的一个缩影。最高法坦然把事件放在公众面前,已经是很大的进步。
(未完,也许待续,也许未完不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