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董小琳
幻想的美好,就在于你不用亲身经历。
01
那一年,大学三年级的金智英20岁。
她开始准备就业,在努力提高成绩的同时,她还喜欢幻想十年后自己的样子——
有三五个闺蜜,时不时地一起逛街、聚餐、打打闹闹;
有一份做了很久,并且十分喜欢的工作;
有一个疼爱自己的老公,说不定还能有一个漂亮可爱的宝宝;
有一定的积蓄,随时都能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
可以大方地做自己,不需要看别人的脸色,更不会因生活所迫而改变自己……
这些幻想的原型,大都是来自智英的母亲,吴美淑女士——
小学毕业后,便留在家里务农;
十五岁又到了首尔打工,供大舅当上医生,二舅和小舅当上教师;
婚后连着生了两个女儿后,终于有了一个儿子;
常年活在婆婆、老公的脸色中……
“我本来也想当老师的。”
“那为什么没当老师?”
“因为要赚钱供两个哥哥读书啊,那时候女孩子都是这样过日子的。”
“现在也可以做老师啊。”
“现在要赚钱供你们读书啊,哎呀,都一样啦,现在的妈妈们也都是这样过日子的。”
——凭什么因为大家都一样,我就要为了家庭放弃自己的人生!
今天,金智英30了。
婚后的她,生了孩子,辞了职,做起了全职妈妈。
失去了青春、健康、工作,断绝了与同事、朋友的交往。更重要的是,她连自己的规划、对未来的幻想,也一并忘记了。
独自带孩子时,她听到路人管自己叫“妈虫”(靠老公养的全职妈妈,带有很强的侮辱性),精神受到了打击,从此经常出现幻觉。
曾经对未来充满美好幻想的金智英,已被生活打磨得面目全非。
02
这本《82年生的金智英》,被我翻来覆去地读了不下5遍。
每一次合上书,都有一种说不出的滋味,如鲠在喉。
与其他畅销书不同的是,小说中并没有太多“出人意料”的桥段。反而大部分情节,都是你我十分熟悉的,曾经经历过的,或者正在经历的。从出生、童年、入学,到走入职场、谈婚论嫁……有多少姐妹与书中的金智英、她的母亲、姐姐一样,洗尽铅华后,变成了自己最不想做的那个人。
记得刚上班时,我座位旁边是个30+的大姐。平时对我挺照顾,偶尔还会带点水果小零食,给大家分着吃。到了一个新环境,能遇上这样的“热心大姐”,我觉得自己真幸运。
有一次,我和对象因为结婚的事情,吵起来了。事关两个家庭,当时就气得在办公室失控了。还是大姐走过来,拍拍我关心道:“怎么了?来,吃个苹果,消消气。”
“哎,姐啊……没什么。我待一会就好了。”在工作场合聊私事,毕竟不合适。
“跟我还客气什么啊,有事情别憋着,说出来就能好点。再说了,我是过来人,还能帮你出出主意呢。”
“姐啊……balabala~”像洪水开了闸,我把心底最私密的话,都倒给了大姐。
别说,心情还真好了不少。
从那以后,感觉跟大姐的关系也近了很多,总找她谈心。
直到有一天,大姐没在单位,有个急活要处理,就打电话让我去她电脑上操作。
输入密码后,一个聊天窗口出现在我眼前。
“你说多可笑,就她那条件,还想要什么?我要是她男朋友,也不会答应。”“可不,名校毕业有什么用?毕了业谁还看文凭啊。再说结婚又不是找工作,还拿自己当优等生呢。”“这种人啊,就是个书呆子,你看天天在办公室那个清高样。”……
对话框里还在不停地弹出新消息,慌乱中我合上了电脑屏幕。只感觉心脏“扑腾腾地”,马上就要蹦出来了,脸上发烧般的烫。
“她怎么能这样?!”我想不通,更是打心眼儿里鄙视:“我绝不会成为这种心口不一的人!”
后来,“耿直的”我又掉过无数的坑,待跌得遍体鳞伤后,才发现:“心口不一”是这个世界的基本生存之道。
于是每天一睁眼,我也会换上一张皮笑肉不笑的脸庞,把真实的自己严严实实地包裹起来。
终于,我还是变成了自己最讨厌的模样......
03
站回少年的角度,看现在的自己,你大概率会见到一个陌生人。
当初那个沐浴着白月光,憧憬着长大以后依然简单,始终快乐,不用刻意讨好别人的人,不见了。
不都说“成长是快乐的”吗?为什么越变越不认识自己了呢?难道说,童话里都是骗人的?
在发展心理学中,有个说法叫“与旧自我脱离”。意思是,我们其实每天都在与过去的自己说再见。这里的“再见”,可以分成“被动”和“主动”两种。
如果是由于外界压力,被动地“脱离”旧自己,不仅不会有“成长的喜悦”,还会越变越糟。
就像金智英。
82年出生的她,从小生长在“男尊女卑”的韩国,上面还有一个姐姐。
“如果第三胎又是女孩怎么办?”妈妈怀着一丝侥幸问爸爸。
“别净说触霉头的话。”彻底绝望的母亲,哭了一整晚。第二天,忍痛去做了流产。
入学后的金智英被男同学欺负,却被老师解读为“他喜欢你”。
入职后总被安排处理棘手项目,金智英以为自己得到了重用。而事实却是,老板觉得她早晚得结婚生子,干不长。不如就让她把得罪人的事都办了……
原本开朗活泼的智英,在一次次现实面前,变得越来越沉默。反正说了也是白说,还有可能惹来更大的麻烦。
终于,在神经错乱后,她借着别人(主要是母亲)之口,把沉积在心底已久的话,都说了出来。
“亲家母,我们家智英每次过完这种大节日,都会全身酸痛呢!” “亲家公,恕我冒昧:只有你家人团聚重要吗?既然你家女儿可以回娘家过节,那也应该让我们的女儿回来才对吧?” “代贤(金智英老公)啊,记得要经常对她说‘你很棒’‘辛苦了’‘谢谢你’这些话。”
只不过,这时再开口的智英,真心让人心疼。
那么,刚才我们说的“变成自己最讨厌的样子”,其实也是一次不成功的“与旧自我脱离”。幸亏,还没到精神错乱的地步。
而唯一能破局的方法,则是再主动做一次“与旧自我脱离”。
只有主动脱离“旧自我”,顺应内心去改变,才能带来成长的喜悦,让我们越变越好。
04
那该怎么做,才能主动“脱离旧自我”呢?
浙江大学心理学博士,中国临床心理学会注册心理师,陈海贤老师曾经推荐过一本书,叫《转变》。书中,作者威廉·布里奇斯给出了“有益脱离”的3个步骤:结束——迷茫——重生。
1、结束
没错,要走出泥潭,就得先学会勇敢地结束。
我们的心,就像一间屋子。要搬入新家具,得先把旧家具搬出去。
结束的意义,在于给新改变腾出空间。
还说我们的金智英,她对老公有很多不满:不尊重自己的职业,不管照顾孩子,偶尔做当家务,还当作“帮”自己……她也曾对老公怒吼过:“能不能不要再说帮我了?”结果,却因心里放不下的抱歉,而主动认错。到头来还不如什么都不说,来的省心。
于是,她困在了“不满-忍声吞气-更加不满”的负面循环中,同时老公也越来越心安理得地享受她的照顾,直至智英在沉默中精神失常。
如果智英想要自救,就必须对循环中的某个环节“说不”,使其结束。
比如说,她曾经的怒吼,其实已经有了“结束”的意识。只不过,她没迈过“迷茫”的第二道坎。
2、迷茫
结束了内心抵触,却习以为常的行为,你会有瞬间的解脱。随后便是“下面该做什么”的迷茫。
“我做了什么?”
“下一步我该怎么办?”
“这么做,到底对不对?”
请你记得,只要是遵从内心的改变,就不要轻易怀疑自己的选择。
现在的你,更需要的是尽快走出迷茫,在自己的心里,安置好新家具。
比如最近热播的《在远方》里,一向追逐名利的霍梅在经历过大起大落后,给老板写了一封长信,从此隐姓埋名,远离商业战场。有评论说她“凄惨收场”。
然而没过多久,一座西湖边的小民舍——“会梅客栈”出现了。温文尔雅、与世无争,隔着屏幕都能感到一丝抚慰心灵的平静。老板娘霍梅,就这样重生了。
从“凄惨”到“重生”,中间到底发生了什么,我们无从得知。每个人的处理“迷茫”的方式各有不同,但有3个心理,是你不可以触碰的。
想回到从前——既然结束了,就不要回头。不妨想想道歉后的智英。
快点让生活重回正轨——欲速则不达。迷茫期是一段梳理自己的绝佳时期,不要轻易放弃呀。
变得异常敏感——大家都在看我的笑话。自我怀疑、自我否定、远离人群并不能帮助你脱离迷茫。
3、重生
一旦你走出迷茫,那感觉就像大病初愈一般:虽然虚弱,但内心元气十足。
这时的你,将迎来 “重生”:原来那个被自己嫌弃的人已远去,一个遵从内心期待的你,正在生长。
就像电视剧中的霍梅。
如果金智英能勇敢地挑战男尊女卑,走出迷茫,重新定位自己生活的意义,她将会更幸福!
年少时,我们总会对未来有各种各样的幻想,想出人头地,想事业有成,闯出自己的一片天,至少要活得比父辈们精彩......
可奈何,现实世界不是由想象堆砌的。你我身上的棱角,渐渐在一次次的碰壁中被磨平。
幻想在莫须有的地方等待,勾画过千万次的人生不知所踪。
下次,当你感觉厌恶自己时,不妨试一试今天的“结束——迷茫——重生”3部曲,回头找找当初那个最纯真的自己。TA一定还在某个地方,坚信着,你会回来。
厌恶,并不是坏事,而是从稚嫩到成熟必经的鸿沟。
跨过去,就是成长;掉进去,便是此生悲剧。
祝好~
多平台签约作者,读有趣的书,写走心的文,只为和你一起遇见更好的自己!喜欢的话,欢迎关注记得点赞留言,转发给您最贴心的朋友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