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抓紧时间赶快生活,因为一场莫名其妙的疾病,或者一个意外的悲惨事件,都会使生命中断。——奥斯特洛夫斯基
李老师涂鸦,随手一写,就是一件高水平的作品。精神财富能得以共享,对李老师而言,是趣事,也是乐事。
我写作,却需要这里修修,那里改改,个中滋味,只有自己知道。
李老师是我见过学问最高深的人。当然,他的师父悟义,是他见过学问最高深的人。这个世界真奇怪,总会有个人,会让你彻底服气。
李老师的文章,经常绕过来,绕过去,反复进行论证。文字也正过来,倒回去,进行不同解读。求异思维,视角独特,反倒给人的印象更为深刻。
李老师把美学、哲学、文学、心理学,做成了一锅精美的麻辣烫,成为一道独特的精神大餐。他还把中国禅宗的思想体系,引到心理咨询中去。这在心理咨询领域,并不多见。
李老师曾经潜心专研心理咨询师教材,我们注意不到的知识点,被他神奇地被转化为咨询技术。有的虽然是只言片语,却被他运用地出神入化。
两年前,我和李老师聊天,他谈到自己的读书心得,就是抓住了早上的时间。并鼓励我,也要努力去做。
从那时起,我就先从早晨“能起来”,作为开端。然后,再给自己找点事情做。比如喝茶、读书、写文章,习惯慢慢成了自然。早起读书,成了每天必做的功课。
在课堂上,李老师把“意志”解读为三句话:制定目标、克服困难、实现目标。他常说,心理正常的人,一般知、情、意是一致的,异常的人,才会出现不一致。而且,大都在意志力方面出了问题。原因很简单,就是不能克服困难,所以才达不到目标。但因知和情依然起着作用。知道,做不到,内心就会拧巴,心理问题往往就产生了。
以前,刚考完心理咨询师的时候,胡信乱信一通,今天学点这个东西,明天学点那个东西,钱没少花,精力没少费,但学到的东西却寥寥无几。
究其原因,就是读书不够,才会相信那些“伪心理学”,以至于有了“被骗”的经历。比如,我曾经花了十几万,参加了某些课程。以为那就是心理学,其实不然,那些偏重于灵性的课程,和科学心理学关系不大。对心理咨询来说,百无一用。
这几年,几乎每天早晨,都能读到李老师新鲜出炉的文章。对心理学,才慢慢有了点鉴别能力。
虽然跟从李老师回到了心理学的正道,尽管感觉自己已经很努力,但还远远不够。写作能力一直做不到涂鸦,只能停留在写作层次上。
书一直在读,却感觉视野仍然不够开阔,有时,甚至厌倦读书。向李老师求助,李老师又一语言中,说书是读不完的。有些书需要精读,一遍又一遍,甚至上百遍,而有的书,却只能为查阅资料备用。作为研修生,他要求学会查书,而不是一味埋头读书。至此,我才豁然开朗,知道了书应该怎么去读。
我的读书和学习还在进行中,希望有一天,我也能涂鸦,而不再是写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