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因工作的调整,白天任务繁重起来,加班亦成为家常便饭,竟有一周未曾读书,不免心里空落落的。趁着周末温暖的秋光,我读起了林清玄的《心的丝路》,翻阅全章不禁思考:如何在这样的现实世界中安顿身心,做世界的清流?
清流二字,一直被世人所误读。并非是与世界格格不入的异类怪胎,而是能够认识到自己的知趣所在、性灵所趋,对生命的追求投入源源不断的热情与能量。J小姐近来总与我诉说她和周围同事价值观迥异,不想参与却被当成不合群。的确,每个人的经历性格不同,三观不合难以避免,但无需因此成为烦恼。你的世界芳草如茵、花香四溢已然足以,可别受他人的狂风暴雨影响。
林清玄先生自然可以算作世间通透超然的莲花,小学三年级便立志成为一名作家,高中复读时拿着报名费独自环岛旅行,体验世间艰辛,更加确立自己的目标。当别人对着教科书苦读时,他的文章已经常见于各大报刊上。少年便饱览群书,立志笔耕不辍,并将此志愿贯彻一生,让人钦佩。
人生的开始都是一张白纸,自我的修炼便是手中的画笔,有的人不慌不忙从容地描绘出繁花满天,有的人落笔却灰蒙蒙一片。
前几年实习时,我遇到了几个年轻人,我惊奇地发现他们终日以人民币为人生的终极目标,他们解释说“大环境就是如此啊”。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我不禁思索起环境和人的联系来。
快节奏的社会中充斥着很多戾气,让人不解。后来我发现,有了城市,便有了戾气。一条道路,从前可能是古老斑驳的青石板路,之后被立了块历史古街的石碑,接着却被残忍地推倒盖起了高楼大厦,兴许过了许多年留做他用,而当初那青青绿草之香却不复存在。这还不是最令人惋惜的。人群的堆积衍生出混沌,灯红酒绿蒙上了年轻人的双眸,欲望和利益成为了他们生存的动力。想要在城市里风生水起就避不了沾染这些东西,慢慢地也就变成瘾了。精神世界的缺失是戾气横行的主要原因。
过去的先祖是单纯地为了饱口腹而活,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一天天就这样过去了。而农作的美、自然的美是无暇顾及。经过时代的发展,人们明显富足了很多,理应更加注重内心。但很多人用片面的眼光,自然看不到其益处。
改变别人很难,但是从自我做起却很简单。有空时泡一杯枸杞,端起喜欢的书,写写文章,还自己一片晴朗天地。做人呢,简单便好,不去争,也不猜忌,有规划时按照计划去做,没有规划便随遇而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