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理:筋膜是贯穿身体的一层结缔组织,它包绕着肌肉、血管、神经等。筋膜分为浅筋膜、深筋膜和内脏筋膜,它们坚韧刚劲,延绵不断贯穿身体上下,对骨节、肌肉等运动组织有约束和保护作用。筋膜里面充满水分和微血管,当血液循环好时,筋膜才会健康有弹性,如果粘滞就会因为阻塞而导致病变。当一块肌肉很少使用时,筋膜就会僵紧而不规则。
筋膜球瑜伽是利用一对筋膜球(可用网球替代)针对性的放松某块肌肉和筋膜。当施加压力时,特定组织的血液会首先被阻塞,当压力去除时,营养丰富的血液会涌向该区域。与泡沫轴放松不同的是,筋膜球利用其个头小可以深入到紧绷的肌肉和结缔组织的深层面,分离粘附的肌肉,配合相应的瑜伽体式,使肌肉完全的收缩和拉伸,放松部位更精准,减轻肌肉酸痛,促进血液循环。
一、静坐
二、体式
1. 斜方肌:
放松体式:上背部:雷电扣手—下犬—低位眼镜蛇—高位眼镜蛇 滚动 鹰式手
下背部:蝗虫—小燕飞—滚动—鳄鱼扭转
球的位置:两球并排放在大椎下面脊柱两侧→中背部→下背部
滚动方法:屈膝双脚踩地,双脚打开骨盆同宽,双手十指交叉于后脑勺,抬起臀部,靠双脚用力上下移动身体滚动筋膜球。
(斜方肌上侧位于颈部两侧,坐姿不正确、压力、力量训练和日常生活都会导致斜方肌紧张,影响了胸椎的灵活性。斜方肌由颈部笔直向下延伸至中背部,但它的顶部通常更为紧张。)
(我们常说“打通任督二脉”,任脉主血,督脉主气。任督二脉若通,则八脉通;八脉通,则百脉通,进而能改善体质,强筋健骨,促进循环。督脉,行于背部正中,能总督一身之阳经,故称为"阳脉之海"。督脉行于脊里,上行入脑,并从脊里分出属肾,它与脑、脊髓、肾又有密切联系。)
2. 腰
体式:索腿式
球的位置:球放腰下,
按压方法:屈膝脚掌踩地,同时抬起双脚、大腿找腹部,双手十指交叉抱住小腿靠近膝盖的位置(索腿式)。屈肘把腿拉向腹部,同时臀向下尘形成拮抗力。
加强:臀不动上半身起,掌心相对。
(释放要部僵化)
3. 腋窝
体式:侧卧,手撑头或头和手放于垫子上,配合按摩胸部上缘到锁骨的位置
球的位置:大概内衣带的位置。
(改善乳腺增生、腋窝下的淋巴肿大)
4.天枢穴
体式:保持腹部呼吸;加强:俯卧后弯
球的位置:肚脐两侧旁开三指(大概两寸)
(刺激肠胃蠕动、增强胃动力、缓解便秘和腹胀)
5.髂胫束,膝盖到臀部
按摩方法:侧卧于垫上,网球位于下侧腿的大腿外侧,上侧腿交叉于身体前方维持稳定,下侧手屈肘90°并伴随肩外展90°发力支撑起身体,使身体侧面悬空。上下移动身体,使网球在大腿外侧来回滚动。将整个动作分成两个阶段,第一阶段在髋关节与大腿中段之间来回滚动;第二阶段是从大腿中段至膝关节上侧之间来回滚动。换腿重复。
(髂胫束为全身最厚的筋膜,紧张时,髂胫束会引起髋关节和膝盖疼痛。)
6. 臀部
体式:动态维湿奴式→滚动→鸽子式
球的位置:臀下
滚动方法:双腿屈膝,球放于右侧臀下,双手掌撑在体后,十指指向臀部。抬左侧脚踝放于右大腿靠近膝盖处,抬起左臀将身体重量压在球上。身体控制球画圆,然后找一个痛点静态保持20至30秒;再画圆、找另一痛点静态保持。(换左侧)
(紧张的臀部可能会导致髋部疼痛,平衡差、腰痛、坐骨神经痛、梨状肌综合症、腿和臀部疼痛、姿势不好等。如果梨状肌出现紧张、僵硬甚至损伤时,可能会刺激或压迫坐骨神经,引起坐骨神经痛)
7. 腘窝
体式:下犬、动态单腿下犬
按摩方法:坐立,双腿屈膝,将球放在膝盖后的腘窝,大腿小腿用力夹紧球,静态保持30秒。换另一侧。
(滋养膝盖)
8. 小腿
如图
小腿肚被称为人的第二个心脏,70%的血液会集中在下半身,回流相对缓慢。小腿肚就像人体的气血发动机,加快气血回流,将血液送回心脏。
9.地筋、涌泉穴
体式:摩天式
滚动方法:站立,球在脚底滚动30秒,站立在球上,按摩脚内侧三分之一处的地筋,保持一分钟。将球滚动到脚底中点涌泉穴,保持一分钟。
(凡是有肝病的人,这条筋是必按之处。
①通常脾气暴躁的人,这根筋就越硬。
②是有些人反而感觉这根筋软弱无力,塌陷不起,这样的人通常肝气不足。
③有些人这根筋很粗大,揉起来却毫无感觉,这样的人通常年轻时脾气暴躁,肝功能较强,但由于酗酒等原因,现已肝气衰弱,更要常柔此筋。)
三、休息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