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还没有开始读余秋雨的《文化苦旅》之前,我一直觉得这本书应该很难读、很枯燥、很苦涩,这可能是这本书的书名中"苦旅"给我的感觉吧。但是当我真正有空静下心来细细去读这本书时,才发现我冤枉了它。为什么这么说呢?这本书书名带有为"苦旅",是指在旅行途中所遭遇的挫折、困难,在感受各种文化时所产生的不解、困惑。而这本书本身则是如同一股甘泉,泌人心扉。为逝去的因果补上一笔印记,为浑浊的记忆添了一丝明悟。
从野村名不经传的牌坊到造福百姓千年的都江堰,从遇事坎坷的苏东坡到讲真话的巴金,从祥和安宁的鱼米之乡到纷争战乱的中东之国。余秋雨带领我们重温了历史的脉络,文人的风骨和社会的心跳。俗话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实则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当然,如果两者兼备那就更好了,《文化苦旅》就可以说是这两者兼备才有的结果。从这里走到那里,时间在流逝,见识在增加,路途在伸长,这是一个不断积累的过程。
《文化苦旅》不只是文化的"苦旅",更是几代人的"苦旅",它见证了时代的变革。从古代到现今,从中国到外国,它道出了各个时代的苦,同时也说出了各个时代的甜。有苦有甜,这便是"真"。我们既然到了这人世间走一遭,那便大胆的去引领这个时代前进的方向,因为我们不是书,我们能够把握的,是我们所处的现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