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前些天,我跟朋友说,我想写亲子文,但我并没有孩子,朋友说,她的同事很乐意周末把孩子出借出来。言谈间,会发现,很多家长带孩子都是一个头疼的问题。
不少家长对孩子并没有该有的耐性。
两年前,和朋友在一位朋友的披萨店里,有一桌顾客,一家三口,宝宝大约两岁左右,他们点了餐以后,妈妈在看手机,爸爸在玩IPAD,而宝宝只好自己找乐子,扭过头来抓我们放在椅子上的包包、围巾等等。爸爸发现后,低斥了一声无辜的宝宝,把她抓回去,又继续低头玩IPAD。这哪里是带孩子啊,明明是带孩子出来放养。各自低头玩电子设备的父母,却习以为常。
其实父母陪在孩子身边的时日,不会太多。他们还小的时候,几乎除了睡觉,整天不离身,但是稍大一点,到了读书年龄,然后他就会突然长大了,求学、工作、结婚,逐渐会到了一种想见一面都不容易的日子。
不少年轻的父母,在还没有准备的时候,就成了父母,却没有真正把孩子放在心里,不花心思陪孩子成长,等孩子长大后,又后悔以前没有好好陪他们。
奇葩说里,有一季的辩题是,大致的意思是,如果一个爸爸一周陪伴孩子的时间低于十二小时,就取消爸爸的称呼。双方辩友各执己见,最后颜如晶动情地说,孩子从一岁到二十岁,父母是从头到尾的观众,孩子的成长不是连续剧,不是我们可以不看,后面还能补看回来,孩子的成长,一旦错过,就永远错过。
颜如晶深情地说,“父母是孩子前半生的观众,孩子是父母后半生的观众。”
当父母不再因为挣钱而忽略孩子之时,父母需要多花一些心思在孩子身上。
读了《鲸背上的少年》,不得不深深感动。
《鲸背上的少年》的作者张云,是作家、记者和编剧,这本书是他写给儿子的礼物。
02
读完这本书,真觉得这是一份非常珍贵的礼物。作者在书中向孩子传递了自己的价值观,是一种真实又积极向上的价值观。思想和价值观是教给孩子最宝贵的财产。
书中莫妮卡的父亲对莫妮卡说的话,也许就是作者想跟儿子说的。
“权力也罢,财富也罢,都只是过眼云烟,生不带来,死不带去。唯一值得珍惜的,是时光。”
有个亲戚,她的儿子非常喜欢到处旅行,她却屡屡批评儿子,说年轻人要攒钱,不要在旅行上浪费那么多金钱。这个亲戚一直是眼中只有钱的典范,所以她希望她的儿子也努力赚钱攒钱,变成金钱的奴隶。虽然金钱非常重要,但是年轻人的精神世界也不可忽视。而有一次在爬山的时候,认识了一位老者,他说,鼓励孩子多出去走走,看看不一样的世界。人的一生是为了活,而不单单为了生。
“假如你在黑暗中独自行走,到处都是荆棘和石头,辨不清方向也看不见光明,你摔得鼻青红肿,伤痕累累,这是你可能会退缩,可能会哭泣。这时候有烟花在头顶绽放,在黑暗中照亮前路。那时,所有的恐惧和伤痛都会渐渐消逝。那烟花就是我说的世界。”
“身在地狱,眼睛在天堂。”这是一句在一次攀爬秦岭太白山以后,一位队友给我的留言。恰如其分地描述了那一次的行程,过程很累,充满危险和不确定,可是却看到了不一样的风景。而我们的人生,又何尝不是这样?走到充满困难的大道上,走在黑暗中,我们所见到的风景是属于自己独特的风景,而信念则是我们头顶的烟火。
“你一定要找到这个世界。你要小心翼翼地建造它,维护它,给它光,让它善良、正直、纯粹,让它茁壮成长,坚不可摧,就像鲸的大海,浩渺无边。”
家长引导孩子建造一个精神世界,而不是时时提醒孩子这是世界是物质的。张云以莫妮卡父亲的方式,告诉孩子,要去找到一个属于自己的世界,不流于繁华,只忠于内心。
03
刚看到《鲸背上的少年》这个书名,我以为是讲述少年和鲸鱼的故事,其实并不完全是这么简单的一个故事。
这并不是一头普通的鲸鱼。这头鲸鱼,是相传世界上最孤独的鲸鱼,它的频率很大,达到将近52赫兹。其他鲸鱼的频率在17到18赫兹之间,而52赫兹,很可能是世界上唯一一头发出52赫兹的鲸鱼。
莫妮卡,一名国际海洋学家,从小在父亲的熏陶下,对鲸有着执着的向往。父亲曾告诉莫妮卡,鲸是世界上最大的动物,是海洋之王。莫妮卡的父亲告诉她,它们是世界上最大的动物,它们很有力量,但它们低调、内敛、温柔,与世无争,自由自在,有属于自己的世界。它们“头上有星光,周身有大海”。
莫妮卡的父亲一直喜欢鲸,喜欢鲸的自由自在和自我,却吞枪自杀。在父亲的葬礼后,莫妮卡开始研究鲸,又在实验室里,听到了一段鲸的独特的吟唱,开始知道世界上有这么一头孤独的鲸,它的频率和其他鲸不一样,她开始了对它的追寻。
因为追寻,她上了一艘船,而这段航程,让她经历了惊心动魄的一幕幕残酷事实。
事件一环扣一环,作者的线索和环境渲染写得非常好,让人如临其境,画面感非常强。
故事不单单是故事,还从故事中刻画出了人性:自私、贪婪、善良、美好……相互交织。
P.S.:合上《鲸背上的少年》的时候,眼前似乎还是那个让人撼动的画面:浩瀚的海面上,一头巨大的鲸鱼,欢快地在海面跃来跃去,背上一个少年,和它一起起舞。
作者为儿子和读者描绘了一幅永恒而美好的画,关于那头叫52赫兹的鲸,关于那头鲸背上的少年。
无戒90天写作练习训练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