梵高一声默默无闻、穷困潦倒,布鲁诺在外逃亡十五年,回国坐牢十年,最后被活活烧死,名人的生平普遍比较悲惨,约翰•洛克菲勒也和大多数人一样,有一个不是很幸福的童年。
约翰•洛克菲勒的母亲是家里的“顶梁柱”,她是个忠诚的浸信会教徒,平时生活中经常告诫孩子们要勤劳、节俭等,母亲对宗教的虔诚也影响到了洛克菲勒今后的宗教信仰,甚至对整个洛克菲勒家族都产生了深远影响。
约翰•洛克菲勒从小擅长数学,有时会通过给邻居贷款挣钱,但处事上十分理性,不带一丝感情。
1853年,约翰•洛克菲勒全家搬到了俄亥俄州的克里夫兰,当时的美国商业十分不景气,约翰•洛克菲勒在1855年才找到了第一份工作,并从领了第一份薪水时,就进行了十一奉献(每个月从工资中拿出十分之一捐给慈善机构),当时他16岁。
1859年,约翰•洛克菲勒看到西北地区,世界第一口油井被挖出来,他判断原油价格必将下跌,真正能赚到钱的是炼油,而非钻油。事实证明,他是对的。
原油暴跌,炼油速度远不及钻油速度,许多钻油商必须贱价抛售原油以避免破产。
1863年,约翰•洛克菲勒和合伙人克拉克终于行动,成立了Clark & Rockefeller转向石油提炼投资,同时拉入了另一位合伙人,化学家安德鲁斯。
好景不长,约翰•洛克菲勒和克拉克在经营理念上出现巨大分歧,洛克菲勒当即决定大量借债筹资金,在拍卖会上将克拉克的股权全部买下,并将公司更名为Rockefeller & Andrews,这一举措十分重要,这使得他可以完全支持当时因南北战争而陷入的能源需求。
1866年,约翰•洛克菲勒揽入自己的弟弟加入公司,又将公司更名为Rockefeller, Andrews & Flagler,这就是标准石油的前身。
1866到1868年两年间,约翰•洛克菲勒采用高风险的极端方法,大量举债增资,大量转投资,大量开发副产品,并大获成功,这时的Rockefeller, Andrews & Flagler公司已在克利夫兰拥有两块炼油区,在纽约设有一交易据点,业已是世界上最大的炼油商。
随着油井愈发饱和,越来越多的人看到了炼油的利润,炼油厂的增多使油价逐渐下跌,在大家觉得约翰•洛克菲勒已经无利可图时,他再次展现了惊人的商业头脑。
当时约翰•洛克菲勒收购的利马油田,虽然原油产能强,但含硫量高,面对种种质疑,洛克菲勒表示原因自掏腰包承担责任,专门请来了化学家解决了脱硫的问题,这个做法不仅大大降低了炼油成本,还重新让油价升到了市场价。
市场竞争的加剧,让约翰•洛克菲勒产生了危机感,他开始尝试联合铁路公司建立自己的垄断地位,取得成效。
炼油厂的增多,导致了炼出的油质量参差不齐,为了区分自家产品,约翰•洛克菲勒于1870年正式将自己的炼油厂更名为标准石油公司。
石油大战中,约翰•洛克菲勒将其他经营困难的炼油厂都敛入自家麾下,创立了世界第一个托拉斯(垄断组织的高级形式之一)。投入标准石油托拉斯怀抱的共40家企业,其中有14家股票完全由约翰•洛克菲勒掌管,26家企业的部分股权在他手里。约翰•洛克菲勒成了名副其实的石油大王。
靠石油创造家族财富的约翰•洛克菲勒并没有止步于石油产业,而是将眼光看的更长远。
他十分关照黑人,甚至建立努力提升黑人教育,广设学校,今天的芝加哥大学和洛克菲勒大学都是他创办的。
约翰•洛克菲勒是19世纪第一个亿万富翁,被称为除了皇帝之外最富有的人,在退休之后,他非常热衷于做慈善,先是拉着钢铁大王卡内基一起做慈善,开创了美国富豪捐钱做慈善的先河,在1913年更是直接建立了“洛克菲勒基金会”用来专门从事捐款慈善的工作,涉及的内容主要是农业、医疗等方面,捐助项目遍布国内外,其中海外单项拨款数目最大、捐助时间持续最长的莫过于北京协和医学院项目。
除此之外,在清华大学成立生物系时,他还资助了一半经费,周口店“北京人”的挖掘和研究项目,他也有捐助。
都说富不过三代,但洛克菲勒家族已经富了六代,约翰•洛克菲勒提出:“要像商业一样经营管理慈善”,他的后代没有在屋里偷偷数钱,而是积极地参与社会活动、慈善事业,让整个社会共享他们的财富。
他也曾说:.“大多数人之所以会失败,不是因为犯错而是因为没有全身心投入。”
他想挣钱,就全心全意投入其中,最终获得成功。如果你心里有一个明确的目标,什么都不要管,如果有什么人什么事成为你的阻碍,只能说明你对成功的渴望还不够强,想成功,就先置之死地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