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总是要求孩子努力学习,但是他们未必明白学习的目的与意义。当你在出发之前,不知道目的地,为何你要出发呢?这就涉及到行为背后的动机,每一种行为的发生都会由于人的内部动机。当学生不明白为何要学习 时,他就没有学习的动机,不明白学习的意义。面对家长和老师的要求 ,学生的学习处于被动的状态,没有积极主动性。
怎样再能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呢?让我们来尝试换个角度来思考。大多数的情况是学习是一种个体的行为,为了自己而学习,比如考个好成绩,考个好大学,找个好工作等等,这也是大多数家长给孩子的学习目的。为了自己的理想,为了国家,为了民族等等,这些学习目的崇高而伟大。但是,离学生的实际生活太过遥远。一般是在集体活动中学校对学生的空洞讲话。
怎样找一个切合实际 生活,让学生信服,又好理解的解释呢?那就引导着学生去帮助别人吧!法国启蒙运动的思想家、教育家卢梭所说:人的自然本性是善良的、纯洁的,人生来爱自由,具有自爱心和同情心。用自己的所学知识和能力来帮助别人,获得别人的尊重与认可 ,也许会让学生感觉到学习的现实意义。
事实胜于雄辩,那就看看生活中这样的案例是否会发生吧?这学期为了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增强时间观念,每天早晨到校后,整理完自己的物品,我们就尝试让学生给同学出题。没想到这个办法很好,学生的积极提高了,到校也早了。到了班里,学生有事可做了,没有打闹和无所事事。有的学生坚持每天早到,迟到的现象也消失了。
这样的现象延伸到了下午放学后,一般情况下是放学后打扫班级卫生,为了更好的方便第二天的学习,他们就利用下午放学后的时间来出题。
学习的内容也从单一的数学扩展到了语文、英语。出题方式从在黑板上到网络上,把课堂上的所学内容、题型进行整理改编。这整个过程都是学生自主自发,没有强制与要求,只有鼓励与肯定。
通过这样的方式,达到了学以致用的目的。用自己的所学变成的了实实在在的价值体现,学生自己的努力换得同伴的欣赏与尊重,进一步强化了学生内部的学习动机,学生明白了学习的目的与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