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未去天山之前,满怀向往。我似乎也同李白一样,“一生好入名山游”,不太喜欢看海,却喜欢一次次地流连大山,攀爬穿行,窥谷忘返。
天气晴好,车在满眼翠色的盘山公路上迤逦而行,窗外高大的雪里云杉傲然挺立。满山都是这种杉树,这是一种耐寒的树木,天愈冷愈发的绿,那是一种冷冷的暗绿,在阳光的抚摸下,不动声色地迸发出生命的光泽。当成片成片暗绿地雪里云杉林出现时,你就知道车是行驶在山的阴面了。
高大的雪里云杉喜阴而不喜阳,适应寒冷却惧怕炎热,是树中冷美人。也正是因为这个特点,使天山以及新疆的很多高山显出了一种独特的色彩美。车一路盘旋上升,只见眼前出现了一道明绿一道暗绿的色彩,明的是低矮的灌木和绿草,在阳光下泛着光泽,暗的便是雪里云杉群了。妙的是那雪里云杉沿着山顶自上而下排成一道道整齐的行列,就仿佛是人工栽种的一般。
雪里云杉喜阴,所以它们会沿着背阴的沟谷,郁郁葱葱,排列生长。阳光强烈的地方反而只长着葱绿明亮的灌木和草丛。远远看去,一道儿明绿一道儿暗绿,仿佛渐变色的绿绸带一般裹满天山。那雪里云杉宝塔状的身形看上去是那般的秀美可爱,暗绿的身姿像童话里的剪影。
一路流水淙淙,溪水自山顶而来,在路边汇聚成沟渠,在石头上流淌。白亮亮的水流时而纤弱如小溪,时而平静地流过树根,聚成一汪水坑,时而热闹喧哗,呼朋引伴汇成一股急流向前奔腾,水冲在石头上,溅起雪白的浪花。水是天山的魂魄,山因水而妩媚,润泽,水又因山而更灵动清澈。远处,静默庄严的博格达峰时隐时现,那山尖晶莹的冰雪,是天山最安心的守望。
流水所到之处,树繁叶茂,路边多为落叶乔木,树冠繁密宽大,在流水的滋润下惬意地撑着一把把绿色的大伞。树下常常可见成群的牛羊,自由地吃草喝水,天山也是哈萨克牧民重要的牧场。
看惯了新疆遍地的戈壁,看多了土鲁番满眼的黄土山,来到这绿环翠绕,树林繁茂,水流充沛的天山,确实能让人初感到一些南国的秀美。然而天山的绿却有一种北疆特有的壮美,与内地的灵秀的山水风格迥然不同。
或许是长年与严寒相守,这里的山,这里的树,这里的水都有一种冰冷的硬度。天山起伏连绵,线条刚硬,大大小小的山峰都成锥字形向上挺立,尤其是远处的博格达雪峰,终年积雪,刀峰似的山尖直指苍穹。
树是线条非常直的雪里云杉,那树如同几何图形一般,笔直向上的主干,向外伸展的侧枝,长针形的叶片。简单的线条,简洁的组合,简约干脆,像极了童话里的圣诞树。
哪水呢,不似南国的湖水那般温润。来到天山,最不能错过的就是天池了。天池是高山湖泊,传说中西王母娘娘的妆镜台。深碧色的天池在群山的簇拥中是那般的娴静与深沉,好一面巨大的绿色宝镜,在日光下,泛着莹莹的青光。山在绿水中投下黑色斑驳的影子,那水也就显出不同的绿来,浅绿、蓝绿、深绿、暗绿,绿色仿佛可以一直流到眼中,连心中也是一片深深浅浅的绿。这冷冷的绿,让心在陶醉的狂热中,渐趋平静。这水只能远远地看着,它的美透着一种不可随意亲近的傲气。这和南国的水是大不同的,那灵秀的南国山水,妩媚温婉,你总忍不住要去撩上一把,洗个脚,拍拍脸。
乘船游天池,总觉得不大过瘾,坐在船舱中,隔着一层玻璃,在人声嘈杂中看天池,终是隔靴搔痒,雾里看花一般。我觉得最惬意的方式莫如驾一叶扁舟,随船所至,任意东西。能坐在船舷边,让湖风轻吹发稍,伸手即可触摸湖水,近距离地接触天池,那才是美。或是竹排一叶,随波吟唱,才算惬意。我就这样天马行空地幻想着别样的天池之旅,船已到了码头。
往上看,笔直向上的石阶,深深地嵌在青山之中,石阶两旁是长长的铁索。铁索上挂满了五彩的经幡,红的,白的,黄的,蓝的,在这素净的山野中,是那般的醒目。石阶的尽头,是一座彩色恢弘的庙宇,那就是名闻天下的西王母庙。
临水而立,矗立山腰之上,这座彩色的庙宇就这样睥睨着前来参观和膜拜的人。翻山越岭,渡水而过,拾级而上,果然是“蓬山此去无多路”,迈进山门已气喘。因为对这些庙宇并无深的研究,终有一层隔膜,再加上人头攒动,嘈杂拥挤,看着那些焚香膜拜,虔诚之至的人,觉得自己是否过于淡然。我静默在人群里,静静地看了一眼那慈眉善目,体态丰腴,裙裾飘飘的西王母,便悄然走开。
如果一切都是前世因缘注定,如果祈福可以改变运气,那现世一切的折腾努力岂不显得可笑。把希望寄托在这茫远的偶像身上,这希望太过于渺茫。但是祈福是一种朴素的愿望,又是一种向善的力量,人心需要一种信仰,相信美好,企愿美好,向着美好而努力。心有美好存在,形式倒在其次了。
我避开了喧闹的人群,绕过那缭绕的烟雾,继续向上攀爬,石阶愈发陡直,我紧抓铁索小心而上。来了,不往上爬总觉得是一种遗憾。上面是个小小的平台,平台座落中红色的房屋,有些破落,这也是庙宇的一部分,还在修缮中,到这里的游人不多。伫立平台,发现自己陡然有了一种新的高度,向上借助山的巍峨,目光顿时高远。凭风而立,俯瞰天池,天池宛如莹润的绿玉石,在山脚下泛着莹莹的绿光,那或许是西王母顾盼照影的宝鉴吧。头顶,有山鹰飞过,伸展着巨大的翅膀,慢慢悠然地在青山绿水间盘旋,孤独又傲然,让人肃然起敬。鹰终是一个独行客,从不呼朋引伴,独来独往。第一次亲眼目睹鹰的飞翔,真觉得它是神明一样的存在。
一路攀爬天山,那些花花草草也牵动着我的心。此时,正值七月,是天山花草生长的好季节。一路上,都看到紫色的小花摇曳,五瓣精巧的花瓣,点缀着黄色的花蕊,星星点点散落在草丛里。还有一种淡青色的花,那花像极了茄子花,我以为那是传说中的曼陀罗花。天山石阶两旁的山坡上,有一种特别引人注目,它擎着一枝长长的花箭直指苍天,淡粉的颜色,又显出一种别样的温柔。这个世界,我不认识的花是如此之多,我们的认识是多么的有限。
天池湖边生长着许多蔷薇,一丛丛,一簇簇,粉的,白色,最让人惊喜的莫过于那金色的蔷薇花了,第一次看见,无限欣喜。白蔷薇清纯脱俗,粉蔷薇温柔娇羞,而金蔷薇灿烂活泼,大大的金色花朵明灿灿地开在青枝绿叶间,如金子般闪亮,那是多么纯净的亮黄色。偶有蜜蜂驻足,在花间忙忙碌碌,过着它充实的日子,金蔷薇张开怀抱,迎接着这些客人,耐心地听着它们嗡嗡地絮叨。蔷薇花特有的香味在周身流动,窜入鼻中,让人沉醉。
我们本想绕到湖边的栈道回到起点,那栈道依湖而建,曲折迂回,路边景致想必很美,只是怕时间来不及,只好放弃,依旧乘船回去。后来遇到一同行的旅友,他说他是走栈道回来了,从那边走,可以看到飞瀑急流,那也是天山一景,心中甚是后悔。或许,从来就没有什么完美与圆满,缺憾是人生常态吧。
别了,天山,我们终是匆匆过客,来过就好,风景看在眼中,记在心里,在时间里酝酿沉淀,走过的山水,最终煮成一壶温暖岁月的老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