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学会告别了吗

    如果没到最后关头,没到垂暮之年,你是否随时准备好告别?

    从婴儿到中年,人们习惯做加法。年少时候提倡对脑袋要不断吸收知识,身体要不断补充营养,青年出社会提倡要练习赚钱技能,收入开销也在增加,渴望享受更多更好的物质条件,渴望去件更多的市面,渴望有更多好的待遇…这个加法没有终点,也没有标准的公式在规范人们的欲望和奋斗阈值。

      经历了新冠封城口罩三年,体验了跟亲密关系的撕裂和对抗,几次仓促地搬家,三个城市的辗转发展,我的心变得没有那么“野”了。我在提醒继续做减法, 希望哪一天天灾人祸逃难时候,一个24寸行李箱或一个背包随时可以轻装出发。原生家庭的长期各自安好的生活模式让我初步学会了什么是分离,跟小孩长期不同城市隔着屏幕沟通的方式也让我放下了跟娃关系的深度捆绑,我更愿意去引领和指示娃,而不是跟娃黏在一起成长。职场的经历也打消了我年少的“雄心壮志”,踩过的坑让我更认清楚自己挣钱能力到达哪里,过往理想主义已经被量力而行取而代之。

      双手对物质的握力渐渐变小,在同年人已经买房买车的情况下我还是在租着房,开过二手车也卖过,一买一卖是损失了财务,却积累了开车技能。人生的猝不及防和事与愿违没有让我怨天尤人去思考自己和世界的关系,而是更低哦反思自己内核差了哪些因素,翘首以盼的是不是根本不适合不属于自己。

      当还在追求我还想如何,我还差哪些物质条件,我哪些美好事物还没有看够用够,追逐路上做加法时候从来没有想过如过今天就是最后一天,自己会怎么过,那些执念是不是还是那么重要。如果每一天都当做最后一来生活,会不会换一种生活方式,会不会觉得自己拥有的原来已经很多。

      看了一篇文章讲临终死亡的,有一句话说,面对死亡,我们可以没有那么疼痛和隐晦,它不仅仅是终结在一瓶骨灰里。它也可以是有温度体面的。越早敞开心扉去面对这个话题,我们处理的越坦然,少点遗憾,多点愉悦离开这个世界。

      再见了,过往在不停做加法而不懂放松的自己,再见了,那些不必要守护的关系,再见了,被社会规则过度捆绑的身心,再见了,那些好的坏的记忆。客观带觉知地活在当下是对自己最好的馈赠。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