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思纯又因为身材,被嘲上了热搜。
戛纳电影节上,一组”马思纯生图精修对比“被网友热议。
工作室发出的精修图:肤白貌美,凹凸有致,腰线明显。
生图中的马思纯,显然没有那么完美。
红毯上被嘲的女明星,还不止马思纯一个。
1
红毯上、镜头前,处处苛责
亚洲影视周开幕,红毯上,宋茜、杨紫、林允的一张未修图合照传出。
有人点评说:宋茜“及格线以上”、“和90后演员站在一起也没有输”;
杨紫“被旁边两人对比出高下,高腰裤出戏”、“苹果肌过大笑起来像个乡镇女企业家”;
林允,则是“脸型轮廓奇怪,脑袋有点扁,但还算有点少女感,和杨紫合照更白”。
关晓彤的精修图,也被拿来和生图比较。
有人说,应该给修图师“加鸡腿”,因为修掉了副乳。
因为和钟楚曦一起出场,又有人将两人对比,指责关晓彤“腰粗、脖子后缩、斜方肌太大……”
这边钟楚曦的肩颈线被“集体羡慕”上了热搜:
那边沈月被嘲讽“把纱裙穿成了车祸现场”,还有人翻出了杨紫穿同一条裙子的照片,笑称沈月“完败”……
铺天盖地讨论的,无关业务能力。
争个不休的,是谁更白,谁脑袋头型更好看,谁鼻梁更吸引人,谁个子更高,谁脖子更挺,谁腰更细,谁没有副乳,谁骨架更薄,谁看起来更少女,谁更年轻……
凭身材外貌引导投票,排出个一二三四五六七。从头到脚,把这些女性放在“输赢高下”的对立面,彼此“争”个你死我活。
而底下呼应的评论,一样不忍直视:“这个完胜”、“那个完败”、“谁被吊打”、“xx像个母猩猩”。
从年龄,到外表,满是恶意和歧视。
一丝一毫的不完美,都要被挂出来,成为“罪过”。
被网友吐槽“胖若两人”的马思纯,是“易胖体质”。她的“减肥大业”,从出道到现在,从未停下。
电影《左耳》选角之初,马思纯并不是最佳人选。
为了争取到拍摄机会,马思纯狠下心减肥:一天只吃一顿饭,每天跑步六公里。
饿了就喝藿香正气液,短短半个月的时间,她迅速地瘦了15斤。
即便如此,试镜到拍摄的一年多,依旧有无数人在指责她“太胖”。
主演《七月与安生》七月一角时,马思纯再次为戏减肥:
活活躺在床上饿了七天,而此时,同一剧组瘦瘦的周冬雨可以大口吃肉。
2014年,马思纯凭借《左耳》获得了金马奖最佳女配角提名,2016年电影《七月与安生》,又让她斩获金马奖最佳女主角奖。
获奖之后,马思纯在采访中谈及身材对自己的影响 。
她觉得以前试戏多次失败,都是因为那时”太胖了“。
她也很清楚,在演艺圈,身材对女演员的重要性:
”如果我没有干这一行,如果我是一个白领,可能就无所谓了吧。
但你在这一行里,永远是别人因为你胖这件事去否定你,你在镜头上也能看到自己真的很胖,肯定会有不自信。"
她对怎么都吃不胖的周冬雨,只有羡慕:“为什么周冬雨那么自信,就是因为她瘦。”
外形重要吗?重要。更接近角色的演员,让我们有更好的观影体验。
外形重要吗?也没那么重要,演员演绎角色,更需要有血有肉的灵魂和演技,来产出优质作品。
娱乐圈“以貌取人”固然残酷,为了拍戏、为了更接近角色,她们努力减肥、锻炼,确实是职业素养。
可什么时候起,那些不完美,成了用各种“恶毒词汇”调侃、羞辱一位女性的借口?
什么时候起,面对女性,我们的目光只停留在了身材和脸蛋上?
2
“女生就要有女生的样子?”
为身材苦恼的,不止是女明星。
女性承受的压力,又何止是身材一项。
1、胖
YouTube上,一位帮助女生减肥的医生,上传了一些自己和前来寻求帮助的女生的聊天视频。
当医生很直接的问出“为什么你不喜欢自己的身材?”时,一位女孩哽咽到无法出声说话。
在医生的引导下才支支吾吾的讲出原因:
“很恶心。”
“我讨厌我的样子,讨厌这种胖带来的感受。”
“只有当人们被欢迎的时候,我才会感觉到舒服。 ”
视频的评论区,满是被胖困扰的女孩们:
“我几乎每天都在努力进行身材管理。”
“因为胖,我从小到大,在学校里受尽欺负。”
主流审美认知里:“一个女人没法掌握体重,怎么掌握人生?”
于是许多人,减肥的目的不是因为“自己想”,不是为健康,而是为了“不被看不起”、“不被欺负”。
2、 化妆、整容
长相本是天生,可社会对女性的外表偏偏有不成文的主观要求。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这也是化妆之术的由来。
韩国美妆博主裴琳娜在镜头前坦言,自己化妆就是为了不被骂。
日本留学的朋友说,她去日本学到的第一课就是,只要出门,必须带妆:
“日韩的许多女孩,小学就会开始学习化妆,有时候,便利店的阿姨,妆容比我更精致……”
在中国,这样的情况好一些,但仍然有不少人,会把“女生不化妆”和“邋遢”画上等号。
为了维持美丽,整容的人也不在少数。
金星在自己的节目里吐槽现在已经是一个看脸的时代了:整容,因为单靠原装生存太艰难了。
人们常说“男人挣钱养家、女人貌美如花”。
现实是,那些可以自己“挣钱养家”的女人,如果不能貌美如花,依旧要被社会抛弃。
3、 肤色、体态
外表管理,不仅仅是减肥和化妆这么简单。
女性的肤色、体态、戴不戴眼镜、穿什么衣服,都是关注点。
为了靠近所谓的“标准线”,女生们简直下了血本:
想变白,吃了好几种美白丸、不晒太阳每天涂美白产品……却仍旧无法改变现状。
“女生就要有女生的样子。”
皮肤要白皙,头发要柔顺;身材要纤细,穿衣要精致;
走路的时候不能迈大步子,坐着的时候要腰板挺直;说话要轻声细语,举止要得体……
那些稍微不一样的“异类”总会迅速吸引人们并招来嘲笑。
穿着太过拘束会被说思想保守,穿了超短裤、透视装会被评价伤风败俗;
染了靓丽颜色头发的女生会被觉得轻浮,戴了眼镜上节目的韩国女主播会被全网热议……
渐渐的,外表管理已经成为了一种社会对于女性约定俗成的要求,有着一种固定的模式。
患有白斑病的超模在TED演讲中直言:
感觉自己生活在一个不属于自己的模式里,一种别人认为是对的模式。
到最后,就忘记了,我们可以选择做自己。
许多人,追求网红、明星的妆容、穿搭,追求人人吹捧的“A4腰”、直角肩。
很大程度上,不是因为自己适合这种妆发,不是发自内心喜欢这些“标准”。
而是,“我拥有这些同款,就不会被看不起”、“我能达到这种体态,就会被所有人羡慕”。
可潮流从来变化匆匆,谁能做到一步不落地紧跟所有风尚?
在别人的肯定中寻找自信和安全感,终究没那么稳当。
3
不漂亮,也没关系
毕淑敏说:“素面朝天并不是美丽女人的专利,而是所有女人都可以选择的一种生存方式。”
一位普通女孩拿着一张“我很完美”的标语,站在维密模特广告前面。
这是她对“大众审美”做出的反击:
她告诉所有人,不漂亮,其实真的没关系。
任凭你再努力,也不可能让所有人都喜欢自己。
比起“被人喜欢”,“爱自己”这件事情,更重要。
曾经一个视频在网络上广为流传:
视频中,一个正方体喜欢上了球体。
球体喜欢的,是另一个球体。
正方体开始改变自己,把自己削成了一个球体。
原本以为接近了爱情,到头来一场空。
正方体喜欢的球体,喜欢上了另一种多面体。
所以,变成球体的正方体,再一次向自己动了手。
它想变成被喜欢的多面体。
结果是,球体又变了心。
此后,原本的正方体不断改变自己去符合球体喜欢的样子。
直到球体对她说,自己还是喜欢正方体。
它最后一次改变自己,变回了正方体。
似乎终于得到了爱情。
可是,由于自己被削得太小,正方体被喜欢的球体一碾而过,碎了一地。
拼命地成为别人眼中的样子,最后,失去了自我,被人践踏碾碎。
韩国美妆博主裴丽娜,对着镜头卸去妆容、放弃了美妆这条路后,对所有观众说:
“不漂亮也不要紧,不必要因为别人的眼光而作践自己。
你本身就是一个特别的存在,谁也不能伤害你,别为旁人而打扮,去寻找完整的自己。”
追求美,是每个人的权利。
化妆、健身、读书,甚至整容,都无可厚非。
但前提是,你的每一种努力,都是为了取悦自己,而不是去讨好别人。
谁都只有这一辈子,先要明白,你是为自己而活着。
旁人总是苛刻,你可以把欲望和别人的目光当做动力,但不要让别人来支配你。
给文章点个赞,女为悦己者容,更该“为悦己而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