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如何培养孩子的社会能力》

俗话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这里第一个yu是能吃的鱼,第二个yu是钓鱼的方法。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这个道理尤其重要。如果只给孩子喂鱼吃,却不教给他们钓鱼的办法。那等孩子长大后,很可能会因为不会解决问题,而难以适应社会,最终变成了妈宝和巨婴。

今天我们就通过这本《如何培养孩子的社会能力》,仔细聊一聊,如何教孩子解决问题,以及与人相处的技巧。

这本书的作者是:默娜·R·舒尔。她是一位美国的儿童发展心理学家,美国亚拉尼大学心理学教授。在《培养孩子的社会能力》一书中,她首创了一套“我能解决问题”的训练计划,简称ICPS。从而让孩子在简单的游戏过程中,学会独立思考,解决问题冲突的方法。

这本书最触动我的地方是:与具体知识相比,我们更应该教会孩子思考。有了独立思考的能力,孩子才有独闯天涯的资本。具体来说就是要让孩子自己决定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以及为什么要这样选择。这就是父母能给到孩子的,最宝贵的人生财富。下面,我们就具体来说说,书中的ICPS训练,到底该怎么做。

你是否遇到过这样的情况:在公园里,几个小孩一起玩游戏。你的孩子玩具被小朋友抢走了,回头找你大哭了起来。这时,你会怎么办?

第一种控制型家长:我数三下,123,不许哭了。

第二种放任型家长:小孩子都这样,长大了他们就懂了。

第三种迁就型家长:别哭了,妈妈给你买个新的。

很明显,这3种处理方式,都不能培养孩子独立处理问题的能力。孩子之所以会用哭闹、撒泼、不听管教的方式表达情绪,其实是因为他们没办法通过思考来解决问题。就只好用不好的行为来宣泄,引起大人的注意。

反而一些会思考的孩子,则能表现出较高的社会能力。他们会试着想办法自己解决问题,这个办法行不通,就换个办法试试。当然了,这种自己找解决办法的能力,不是天生的。作为家长,要学会通过提问而不是告知的方法,引导孩子独立思考的能力,从而将问题解决。比如这么说:宝宝,你有没有办法,和可可一起玩玩具呢?效果就比前三种都要好很多。

这就是ICPS训练计划的精髓。四个英文字母分别是Interpersonal Cognitive Problem Solving的缩写。翻译成中文是,人际认知问题解决方案。说白了,就是在人际交往中,如何更好地解决人与人之间的冲突。但是,这个说法真心拗口,所以后来被家长们简化成了I Can Problem Solve,我能解决问题。意思更明确,也更容易记忆。

ICPS训练的目的,就是要教会孩子一种方法应对常见人际问题的思考方式。作为家长,千万不要急于对孩子的行为想法做出判断。赞扬或者批评都不是明智的做法。如果孩子做什么你都表扬,会抑制对方探索其他解决方法的意愿。而批评则会让孩子不再愿意对你表达出内心真实想法。两种做法都会让孩子放弃思考问题的解决方法,而将重点放在“做什么能获得更多的表扬”上。

好啦,说了这么半天的ICPS,究竟该怎么做呢?具体来说,ICPS训练可以分为4个步骤,分别是:明确问题的重点,理解自己以及他人的感受,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以及预估后果。下面我们一个个来说。

首先,帮助孩子明确问题。这一步决定了ICPS训练能否成功,是整个训练中最重要的一个环节。

很多时候,大人眼中问题的重点,并不是孩子看到的,感受到的重点。二者之间有着不可忽略的偏差。比如说,你让孩子去倒垃圾。结果孩子不但没去,还把垃圾藏床下面了。“你怎么能把垃圾放在床下呢?”你发现后很生气,骂孩子懒。“现在马上去扔了,而且作为惩罚,以后每天的垃圾都由你负责了。”虽然当时孩子硬着头皮去扔了。可实际情况很可能是孩子怕黑,才不敢出门的,心里对“偷懒”的说法并不认同。或者说,孩子以为这就叫“偷懒”。结果这个问题不但没有解决,反而会没完没了地重复出现,让人头疼。究其根本,是因为你们两个人对问题的重点,没有统一明确。

那怎么能统一明确问题的重点呢?书中作者给出一种简单易行的方法,就是做游戏。只要使用一些特定的词汇,通过游戏的方式与孩子对话,就能一步步地引导孩子思考问题并得出统一的结论。

比如说,使用“是与不是”来引导孩子表达自己的观点。你可以拿着一个苹果和孩子说:“这是苹果,不是香蕉。”从而让孩子明白这是两个对立的选择,只能二选一。眼前的这个东西不可能既是苹果,又是香蕉。同样的,懒与怕黑也是两个互相对立的概念。这样的引导,很可能会让孩子自己解释出:“我是怕黑,不是懒,才没去倒垃圾”。

除此之外,还有“和与或者”“一些和所有”“之前和之后”“现在和以后”“相同与不同”,5组词汇,都可以用来引导孩子主动思考。比如说,有一天我带着孩子去吃海底捞。当时人特别多,只能在外面等着叫号。为了防止孩子耐心有限,等得不耐烦。我就趁着这个功夫,和孩子玩起了字词游戏。

“一会吃饭时,你想吃什么呢?”

“鱼丸、虾丸。”

“是鱼丸或者虾丸,还是鱼丸和虾丸呢?”这句里包括了“和与或者”,引导孩子思考多种可能性。

“鱼丸和虾丸,两个我都要。我还想把菜单上的都尝一遍。”

“额……你是说所有吗?还是其中的一些呢?”

“所有,哈哈。”

“宝贝,你的小肚肚可吃不下这么多哟。挑一些自己爱吃的就可以啦。”帮助孩子理解“所有和一些”的范围区别。

“而且,在这之前,我们要先去洗洗手,防止病从口入哦。”用“之前和之后”来帮孩子理解事情的先后顺序。

“你看这些服务员,穿得衣服都一样,他们是不是同样的人呢?”

“不是呀。他们穿的是工作服,但是每个人长得都不一样。”通过观察相同点和不同点,进一步引导孩子主动思考。

只要你能坚持用字词练习引导孩子。他们就会逐渐学会理智地思考,分析问题,明确自己遇到的问题重点。而基本不再会用哭闹撒泼的方式来表达不满了。

你可能会说,这也太简单了吧,这些词我家孩子都会说呀。还至于专门拿出来当训练方法吗?实际上,作者在设计ICPS训练的时候,曾经做过一个实验。她找来6个孩子,问他们一个问题,要求孩子们想出几个不同的答案。可结果是,不管她怎么解释,孩子们总是回答同一个答案。最后作者才搞明白,原来孩子们对“不同”这个词到底指的是什么,并不理解。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孩子学习说话,最开始都是模仿大人。他们听家长说过这个词,就会学着说。但具体这个词是什么意思,如果没人解释的话,他们就只能凭想象理解,而且很可能是错的。所以,我们不仅要让孩子会说这些词,更要帮助他们理解这些词的准确含义。这样才能为后面的训练步骤,打下思考理解的基础。

好啦,说完第一个步骤,明确问题的重点之后,我们继续来说第二步,理解自己以及他人的感受。与具体的名词、动词相比,帮助孩子理解描述感受的词语,就更有挑战性了。

毕竟,孩子不能像成人那样,直接说:“最近,我表现得不乖,是因为幼儿园的新环境,让我压力很大。”他们很难知道自己行为的背后,还有个叫做情绪的东东,更无法用语言清晰地表达出来,这就需要我们通过引导,帮助他们发现各种状况背后的情绪根源了。

作者在这里,向我们推荐了一种方法,叫“从游戏中发现端倪”。

比如说,有一天晚上,我和孩子正在玩过家家。就见宝贝抱着娃娃,用我的口气说:“乖,妈妈给你做好吃的。你看,这是你最爱吃的棒棒糖。”可就在这时,他突然把棒棒糖从娃娃嘴里拿出来,说:“谁让你吃糖的,牙还要不要了!”孩子的变化把我给看傻了:难道在孩子眼里我就是这种形象?然而,家家还没过完,只见宝贝又抱起了娃娃,摸着头,亲着脸喃喃的说:“妈妈刚才是不是吓到你了,别怕,别怕。”

注意欧,到这里孩子已经自己把“怕”这种情绪说出来了。现在我需要做的,就是从这些蛛丝马迹出发,引导孩子发现自己的情绪。

于是,我顺势把娃娃从孩子的怀里接了过来,跟它聊起了来:“宝宝,妈妈生气的时候,是什么样子的呀?”

“很凶、很吓人。”宝贝替娃娃回答。

“那你知道妈妈为什么会这样吗?”

“怕我吃糖,长虫牙。”

“那妈妈凶你的时候,你有什么感觉?”

“我很害怕。怕妈妈生气,怕真的长了虫牙。”

表面上,是我和娃娃在对话,实际上,我是想让孩子有更多的机会说出“自己的感受”。这时,你千万不要责备孩子说:你不应该这么想,妈妈不是这个意思。我们只需要帮助孩子发现情绪,帮助他们认识到并记录下来,就达到了目的。

另外,我们还可以帮助他们建立自己的“情绪清单”。比如说,孩子在幼儿园里淘气,没有得到小红花。回家跟你发脾气,你就可以和他说,现在的这种感受叫做“生气”。那么在生气的背后,是没有得到奖励的“羞愧”。这样,慢慢地,孩子就会有一张自己的“情绪清单”,上面写满了自己经历过的各种情绪。然后,我们就可以要求他们用清单上的词语,来描述其他人的感受了。

我们可以从读绘本、看动画片开始。比如说,讲到白雪公主被皇后赶出皇宫时,你可以停下来问孩子:“白雪公主现在的感受是什么样的呢?”再或者,看到光头强的妈妈给他寄来了家乡土特产,问问孩子:“现在光头强的心情是怎样的?”从而一步步地,让孩子学会体会他人感受,掌握最初级的共情能力。

完成第二步,理解自己以及他人的感受。下面就到了第三步,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啦。在这一步里,我们需要帮助孩子建立起一个思维模型。只要遇到问题,就可以用模型去寻找答案。这样,你的孩子独立思考的能力就会越练越强。

这个思维模型包括四个问题,分别是:

问题一:我遇到了什么问题?

问题二:双方现在的感受如何?

问题三:我能做些什么,让双方都高兴?

问题四:在这些办法中,我会选择哪一个?

比如说,刚开始我们讲到了两个孩子抢玩具的问题。如果你掌握了ICPS训练法,会怎么做呢?

“宝贝,你遇到了什么问题?”

“我和小明都想玩泡泡机。”

“所以,你现在的感觉如何?”

“他抢了我的玩具,我很生气。”

“那小明的心情又怎样呢?”

“我一直不让他好好玩,他也不高兴。”

“那你能做点什么,让两个人都高兴呢?”

“让他回家再拿一个玩具。”

“额……我是说你能做些什么呢?”

“我一直吵着他,直到他回家去拿玩具。”

这个死心眼……“你再想想,还有没有更好的办法?”

“要不,我和他商量下,两个人轮流玩?”

“嗯,这个主意不错,还有吗?”

“妈妈,你包里是不是还有一本漫画书?我拿漫画书和他换泡泡机玩。”

“这个想法也不错。还有吗?”

“哎,可可也来了。她还带了飞盘,我们3个可以一起玩飞盘。”

看到没,通过4步思考的引导,孩子可以自己想出问题的解决方法。这样在行动中,他们不是被动地听从家长的命令,会更有主动性。而且,你会发现,孩子想到的办法比你多。在你给孩子选择的自由时,孩子会自动地把“妈妈认为我应该做”变成“我觉得应该这样做”。久而久之,他们会更容易找到问题的解决办法,并且更重要的是,有了自己的思考方法,和应对问题的能力。

但是,有的时候孩子们想出的方法是不可行的。所以我们还需要帮助他们把关,预估各种选择的后果,以及对解决方法进行优化。这就是ICPS训练的最后一步,预估后果。

我们先来说预估后果的方法。书中介绍了一个叫做“如果这样,可能会发生什么”的游戏。顾名思义,就是引导孩子思考:假设我这样做了,会产生什么后果。

说个我自己的真实经历吧。有个周末,儿子生病了,咳嗽得特别厉害。爸爸就劝他别出去玩了,在家好好养病。结果一周都盼着出去玩的孩子,开始大哭起来。撒泼打滚就要去公园打滑梯。任凭大人怎么讲道理,他的哭闹声是越来越大。

这时,我想到了ICPS训练法。就把儿子拉了过来:“儿子,你告诉妈妈为什么要哭闹呢?”

“我想出去玩,爸爸不让。”

“所以你和爸爸现在感受是?”

“爸爸很生气,我很伤心……”新一轮的哭闹即将开始。

“等会再哭,你看啊,这是现在的你。”我拿了一张白纸,在左侧画了一张哭泣的脸。

“现在,你能做些什么让你和爸爸心情都好起来呢?”

“我接着哭,直到他同意我出去打滑梯。”

“好,我看来看看这个方法是不是行得通哈。”

说着,我在哭脸旁边,画了一根箭头,指向泪水更多的一张脸。

“你觉得哭到什么时候,爸爸会同意呢?”

“哇……”想到爸爸会更不同意,儿子又开始哭。

“别着急,那这个方法就是行不通咯。”在哭脸后面,我打了一个×。

“那还有没有其他办法呢?”

儿子皱着小眉头,看出来认真想着呢。

“哭,不行。要不,我不哭了?”

“哈哈,然后会怎样呢?”

“说不定,过一会,爸爸出去买东西会带着我,顺便在小区里转转。”“嗯嗯,然后呢?”

“我还能带着水枪,在外面玩一会。”

“是呀。你看。”

我又在第一个哭脸旁边,画出第二个箭头,指向一张笑脸,后面画上水枪和购物篮。这时,儿子竟然停止了哭闹。后来,还真的顺利出门玩水枪去了。

因此,下次当你引导孩子想出几种不同的解决方式时,不妨继续引导他们用“如果这样,可能会发生什么”的方法,预估每一种方法指向的结果。从而,帮助他们做出更明智的选择。

好啦,到这里,ICPS训练的完整方法,我们就讲完了。内容听起来似乎有点多,但是俗话说熟能生巧。随着我们和孩子不断地练习,中间的思考过程会越来越短。最后可能只要你简单地提醒两句,孩子就能知道:我现在的做法不好,还可以再想想其他办法。最终达到我们帮助孩子学会独立思考的目的。也就是塑造出有良好社会能力的孩子。

但是在最后,我还想提醒大家两句。在具体使用ICPS训练的过程中,有以下3点需要注意。

首先,要让孩子学会独立思考,家长先要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如果你看到孩子闯祸了,任性了,就非常生气,根本没办法平心静气地说话,就更谈不上引导孩子解决问题了。如果出现这种情况,最好不要硬着头皮进行ICPS对话。可以先让孩子回自己的房间,或者和家里的其他人待一会。

同样的,如果孩子情绪非常激动,你说什么他根本听不进去,也不适合做ICPS引导。只有双方都平静下来了,才能让ICPS对话训练顺利进行下去。

第二点,ICPS训练的重点是思考过程,而不是具体结论。孩子毕竟是孩子,不会像大人一样缜密合理地思考。我的经验就是,只要不出圈,不会带来安全风险的决定,就不妨让孩子去尝试一下。只要真正做过一次,孩子对好坏的判断能力就能增长一分。

比如说,有一次到了午睡时间儿子还想继续玩积木。结果被爸爸批评,哭着找我来了。于是我用ICPS对话方法,引导他自己找到解决方法。结果儿子想的是,去找爸爸谈一谈,让他继续玩积木。换成是我,大概率会乖乖地去睡觉,可既然是他自己找出来的方法,不妨就让他去试一试咯。反正和爸爸谈谈,也不会发生危险。最多是再被批评一次,那么下次,他也就不会选择这个方式解决问题了。

第三点,家长要控制住想替孩子解决问题的本能。没有不想保护孩子的父母,但是长时间处于父母庇护下的孩子,社会生存能力会十分有限。所以,今天你收回干预孩子的手,就是明天伴他走进社会的最有利支撑。适时地“懒”一下,也未尝不可。

好,最后我们来简单总结一下。我们主要聊了一种培养孩子社会能力的训练方法,ICPS训练法。具体分为四个步骤:明确问题的重点,理解自己以及他人的感受,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以及预估后果。

我们可以通过和孩子玩字词游戏,教会孩子表达观点,从而明确问题的重点。通过帮助孩子列情绪清单,要他学会理解自己以及他人的感受。通过4个思考步骤找到问题的解决方法,以及通过“如果这样,可能会发生什么”的编故事游戏,帮助孩子预估行动后果,从而进一步优化他自己想出来的解决方案。

到这里,《如何培养孩子的社会能力》这本书就讲完了。我们学到了一种跟孩子谈话的新方式。这种方式,能帮助我们塑造孩子的社会能力,培养他们独立思考,应对冲突的本领。刚开始可能会有些不习惯,但只要坚持多练习,你和孩子之间的沟通,就会慢慢形成一种习惯。这种习惯将教会孩子“捉到鱼”的本领,而你也会收获到孩子顺利成年的喜悦。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215,384评论 6 497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91,845评论 3 391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61,148评论 0 351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7,640评论 1 290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66,731评论 6 388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0,712评论 1 294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9,703评论 3 415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8,473评论 0 270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44,915评论 1 307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7,227评论 2 331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9,384评论 1 345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35,063评论 5 340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40,706评论 3 324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1,302评论 0 21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2,531评论 1 268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47,321评论 2 368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44,248评论 2 352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