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懂他人是以怎样的心情看待这部电影,是抱着神作的惊叹或者予以喷子的口水,是高喊着导演伟大或是不屑道伪文青范。
就如同我曾听人批判这部电影,说道:这是一部非常之平庸的电影,一部无论从摄影、运镜、叙事、剪辑毫无亮点的电影,一部凭着导演的喜好塑造的了一个遗世而独立的天才形象以供一群伪文青、小姐们抹眼泪鼓掌的装b片,纯粹的心灵鸡汤,标准的心灵按摩。而佐证则是这部电影在imdb上惨败,作为无法入围imdb前250的电影,说是无法或缺的电影可能并不能令人信服。
其实并非不能理解为何这部电影会受到如此的贬低或者至少是不受很大一部分人的喜欢,作为托纳托雷“时空三部曲”的经典作,这部电影如此唯美到仿佛吹自地中海的微醺暖风从大西洋的惊涛上刮过,有种不切实际的幻灭感,美到并不真实。
真的会有一个如此机智近妖的天才钢琴少年吗,没有国籍,没有生日,没有一切存在于这个世界的记录,不属于过去也不存在于未来,以一种终生拒绝踏足陆地的决绝仿佛俯视着芸芸苍生,比隐士更加孤傲,比神佛更不近人情。完全是一种宅男yy的逼格。
但是我们依旧愿意为他而落泪,无关才华,无关孤独,纯是因为我们每个人或多或少都能在其身上瞥过自己的倒影,即在未知的恐惧面前战栗到无法入眠。
是的,1900,他也恐惧,他更孤独,所以他纯粹,所以他真实,上帝将他放逐在茫茫无际的大海,却使得他更加接近真实。并不是因为他是天才而孤独,因着孤独而伟大,而是一个在童话里长大的孩子注定应该死在他的童话里。
忘不了电影里的一个场景,1900站在长长的金属舷梯的中央,风衣的衣角在海风中拂动,他就这么站着,没有前进,没有后退,前方是无法言说的未来,后退是困兽居住的囚笼,时间在此刻停滞,这一刻,命运的归属感是如此强烈的浮现在光影黑白中。
“偌大的城市,绵延无尽,并不是我所看见的让我停下了脚步,而是我所看不见的”并不是所有人都适合去闯荡天下吧,金戈铁马,生生死死无凭据;如果我选择原地待命,且莫要嘲笑我的懦弱,并不是每一个人都有弹奏好生活章法的天分,就应当并不是每一只鸟都有苍鹰搏击长空的情怀。
所以请不要随意的指责1900,倘若剥去他一身才华,作为一个平凡者,选择蜗居、选择平凡并不是太矫情或者太戏剧化的做法,也没有所谓对于欲望都市、红尘万丈的批判,只是一个多情的导演生花妙笔用戏剧来遮盖一种来自人类纯真才华时代最本质的抗拒。陆地无非也只是一艘更大的船而已啊。
那么何必要抛弃自己所熟悉的而去追逐自己所未有的,拥有了芝麻的何必一定也要一尝西瓜的味道,人终究不能阅尽世间百态,更莫说踏遍千山万水,种篱修竹,劈柴喂马,当可面朝大海,春暖花开吧,又何其美好。
或许在西方人看来,人生更应到充斥着罗曼蒂克的英雄意味,建功立业,富有冒险精神,所以1900终究无法被理解,一个人为什么甘愿死亡也不肯离开自己的陋室呢,可是我们有陶潜,有嵇康,有山中宰相啊,一卧东山三十春,岂闻书剑老风尘。或许这便是海上钢琴师更应当属于东方的缘故吧。
拥有一方自己的小小天地,又何曾羡慕他人高车大马,三千世界。这或许是凡人懦弱,亦也是天才的孤傲吧,但无论如何,人终有选择自身存在的权利。
上帝说,他并不属于任何一种未来,那么,请迁就这个这个世界的默许。
纵非天才之人,孤独依旧孤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