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飘》由美国女作家玛格丽特·米切尔创作,是世界最脍炙人口的长篇小说之一。其中,性格迥然的斯嘉丽和梅兰妮作为女一和女二,究竟谁更有魅力更让人喜爱,一直为小说发烧友们津津乐道。在笔者眼中,在不同的时代背景下,结论则不同。
在小说中,以美国南北战争为历史背景、以南方的社会生活为时代背景。全面展现了美国南方社会风貌以及各色人物在局势巨变中的命运变迁,尤其是以斯嘉丽为中心、以瑞德、梅兰妮、艾希礼为主要代表的南方贵族们,揭示了他们不同的性格所走向的不同命运轨道。
回顾两位女主的性格——
斯嘉丽:塔拉庄园的大小姐,明艳靓丽、娇纵任性、虚荣心强。在南北战争爆发之前,每天只需想想穿哪件漂亮衣服、舞会选哪个舞伴、如何与周围的富小姐们“争夺”追求者,成长中唯一的不顺利就是艾希礼没能“如愿”与她私奔。
随着战争爆发和局势变换,斯嘉丽性格中的复杂一面开始凸显——她原本视梅兰妮如情敌,甚至巴不得其会难产死掉,却为了遵守答应艾希礼照顾梅兰妮的承诺,冒着生命危险留到亚特兰大被破城的最后一刻,把梅兰妮和其刚出世的婴儿,一起带回了塔拉 ;她战前养尊处优,战后为了养活一大家子人,亲自下农地摘棉花(战前最低等的黑奴干的活),这是她两个妹妹甚至黑人奶妈都不肯做的,说明她极懂得适应形势,不像大多人沉湎于和平富足的过去;为了捍卫家园和全家人仅存的食物,一枪杀死了北方佬逃兵,果决又勇气十足……可以说,斯嘉丽为了自己爱的人和物(艾希礼、塔拉庄园),她愿意付出尊严甚至生命,她的勇敢、不服输、不怕苦,在那个时代尤其是贵族阶级中是甚为难得的。
另一方面,斯嘉丽是个为达目的不择手段之人。战争结束后,她成了落魄贵族,为了让自己和家人不再挨饿,保住塔拉,她可谓机关算尽——为了给塔拉交税不落入前任管家人渣手中,她弃去了母亲的谆谆教导,不惜以做瑞德的情妇为交换条件换取金钱;欺骗、勾引弗兰克,设局嫁给他,哪怕他本来是自己亲妹妹的未婚夫,后来更是间接害死了他;木材厂经营前期,以次充好把劣质木料卖给顾客,赚取更高利润…她对赚钱精明,对感情却不聪明,一直到最后才发现自己爱的是瑞德而不是艾希礼,而此时的瑞德已经对她灰了心,失望至极。这些也是斯嘉丽为部分读者所不喜的重要因素。
梅兰妮:战争前后的性格差异不大 ,一直善良高尚、温柔可亲,富有爱心,可谓男女老少“通吃”。 周围很多朋友甚至自己的小姑子对斯嘉丽颇有成见,梅兰妮却感激她救过自己和儿子的性命,一直信任支持她,不容许任何人在自己面前讲斯嘉丽的不是;妓院女老板贝尔想为南方前线捐款,其他上等女人都对她不屑一顾,只有梅兰妮诚挚的接受了她的捐款,并由衷的称赞她;她还是典型的外柔内刚,斯嘉丽在梅兰妮临终之际,猛然意识到自己枪杀入侵塔拉的北方佬的那天,梅兰妮虽然来晚了,但是只要自己需要,梅兰妮一定毫不犹豫的与她并肩作战,是一位外表平凡却难掩内在不凡的女性。
物以稀为贵 人亦是如此
以当时的时代背景来看,社会对女性的要求,无论出身如何,都是未嫁时循规蹈矩、嫁人后老老实实在家相夫教子即可,即使是梅兰妮般善良贤惠,放在那个时代中,这些优点也并不少有;那么斯嘉丽的独立坚强、一往无前的勇气、不惧苦累的干劲,都是甚为可贵的,足以让她从众多循规蹈矩、矫揉做作的南方贵族小姐中跃然而出,在固有的社会和阶层禁锢下,则更显稀有珍贵,怪不得能够得到极品男人瑞德的垂青和钟爱。
换做以现代的视角来看,自我意识崛起、个性鲜明强烈、事业奋进拼搏、不乏手段、长得和活得都很“斯嘉丽”的女性越来越多,反倒是梅兰妮这种宽容温和、不争名利的女性,无论是想寻来做老婆还是交朋友,越来越稀有、不可遇更不可求了,想来当下若有梅兰妮一般的女性,无人不会被她吸引吧!
当今的“斯嘉丽”多于“梅兰妮”,在某种程度上,也是社会和经济进步的产物,也是女性独立和自我意识的进步。斯嘉丽仿佛艳丽的红玫瑰、梅兰妮则是皎洁的白月光,两者皆有不可取代的魅力值,很多时候不一定非要一较高下,汲取其长处哺以自身,则是最好不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