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就是面对不同的生命个体并陪伴他们成长。一个孩子在学校课堂时间是最多的,如何让孩子在课堂上体验生命的美好、成长的快乐,构建学生喜欢的课堂、激发他们生命潜能生长的课堂,这是每一名站在讲台上的教师必须思考的教育哲学。
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得法在于促进学生成长,这是我们每一名老师挂在嘴边的话语,可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却千篇一律,一种药方对千差万别、性格各异的学生。究其原因有客观的,客观就在于我们老师面对的学生群体众多、老师的课时量多,确实没时间和没精力去了解每一个学生的学情。主观原因是我们没有好的方法、够专业的方法和专业精神面对他们的需求和特点。客观原因我们教师无法改变,可主观原因我们可以改变,营造自己的局部春天。第二期坊主给我们提供了教师实操的许多方法,开拓和提升了我们的视野和格局,可以让我们来一个基于自身的教育微革命。
1、 当今教师中教育教学存在问题的思考
1.理论及实际运用的方法少。在教师的实际教育教学中存在着理论功底不足,心中没有准备几套有效的教育教学方法和熟练掌握运用的教育教学方法。往往用一种方法对待不断变化的学生和来自社会各阶层的学生。哄、压、请家长,这样的方法在开始和学生接触的时候有一定的效果,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效果就难以奏效。
2.评价方式单一。在对学生的评价中只用考试这一方法,滥用考试分数标准,考试分数肯定和否定了学生的一切。使用考试这种方法压制学生的个性和兴趣,引起儿童的焦虑,甚至会严重打击儿童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3.缺乏总结自己实践经验反思的能力。往往借口工作大、忙,把在实际工作中点滴闪光点放弃和抛弃,没有有效积淀和推广研究。因此他们历来十分反对考试。学校如果能争取做到不滥用分数那么考试与评分制度不仅能促进教师的教和学,还能检验课程的设置,为个别化教学提供帮助。有效的检测必须兼具效度、信度、代表性和可行性,并对受检测的个人或群体有充分的辨别力。而在测验形式方面,可以采取多样化的测验方式,不仅可以使用标准化的客观测验,还能同时使用论文式的讨论题、口试、工作样本等形式,那么检测结果能够更加全面反映学生的真实水平。
4.对学情了解分析不够透彻或根本没有分析、授课目标不准确或不明确。老师们的课堂往往是照着教参书的目标抄写下来,摆在那里。然后自己讲自己的,根本不考虑用什么样的教学策略和教学方法点燃学生的兴趣点。
二、解决问题的策略
1.立足于课堂,认真学习重温教育教学理论,熟悉教育教学规律及学生成长规律。在实际教学中有些老师认为教育教学理论仅只是理论,只是自己参加教师资格证考试的工具,考完试后就把这些理论丢弃在一边,去寻找所谓教育的速成宝典,往往违背了教育教学的根本规律,在实践中进行违反教育规律及学生成长规律的做法。容不得学生有符合自己成长节奏的时间和空间。例如,周周清、堂堂清、日日清,在这样的时间节点上达到标准的即时合格,达不到标准的即是不合格,不是老师有问题就是学生有问题;或者野蛮分班,每年根据成绩分一次班,让学生及老师产生盲目的自卑和自信,认为地去适应这样或那样的不应该有的压力。
2.多读书,努力掌握和熟练掌握运用教育教学策略熟悉。根据多元智力理论,每个孩子都有他先天的优势智力,因而就有有别于其他学生的学习策略和学习方法。所以我们在课堂实践中要容忍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学习方法和策略,例如老师要求集体讨论,总有个别学生游离于讨论之外,独自看书,根据多元智力理论,也许他在选择适合他自己的方法学习,老师最好静静地守候,不要强行改变他。
3.慎用考试成绩检测标准。我们在考试之前一定要考虑清楚,考试是让学生产生学习的急迫感还是通过检测检验教师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策略,抑或仅仅是为了分层、还是看学生掌握基础材料知识的情况。在明确目标的情况下在决定是否考试、考什么题目、考试结果如何用等等。
4.多积累、多沉淀。把自己在实践中的偶得随时记录下来,慢慢反刍,形成适合自己的风格。
三、在学习中获得的它山之石
1.布鲁纳的认知——发现学说,以发现学习的方式,让学科的基本结构转变为学生头脑中的认知结构。这种方法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爱好和好奇心,从而增强学生的学习动机,有利于学生批判性、创造性思维的发展。注重学习过程而不是学习结果。学生不再是被动的、消极的、知识的接受者,而是主动的、积极的知识的探究者。但是在当代教学中如果等待发现,很可能完不成规定的教学任务。
2.支架教学法。也就是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教师根据学生的学情,设计有步骤、有逻辑层次的问题,一步步帮助学生由易到难解决学生的学习的难点,最终完成学习任务。但是这对教师的要求非常高,教师必须对整个知识体系的组织以及如何通过一系列的问题把学科教材的知识联系起来有着非常清晰的认识,在教学过程中帮助学生建构知识体系的过程,也就是帮助学生在解决认知功能的同时,把解决问题的能力非常自然嵌入学生的学习过程,所以老师要把自己学科知识的体系融会贯通。
3.布鲁姆的教育目标分类学说。把我们教育教学目标分得非常细,就拿我们平时熟悉的认知力识领域目标的分类,就可分为知识维度(名词系列)和认知维度(动词系列),事实性知识、概念性知识、程序性知识、元认知知识;记忆、理解、运用、分析、评价、创造。这样老是不仅要知道知识是什么样的,还要知道知识如何形成,如何在学生头脑中形成,这些都是我们在目标设计中必须思考和考虑的。
4.维果斯基最近发展区理论、多元智力学习、抛锚式教学都让我们针对学生基础、个性、学习方法、学习方式等各自的个性来学习。给我们带来很多可操作的方式方法。
总之,这次系统而又不零碎的学习,有理论有手把手的指导,让我回顾自己的教学中的不足,获得今后在教育教学的有效方法,这将激励我不断尝试、不断完善自己的教育教学方法,丰富自己的教育策略,提升自己教育教学的高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