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罕篇第九」20-21
【原文】
20 子曰:“语之而不惰者,其回也与!”
21 子谓颜渊曰:“惜乎!吾见其进也,未见其止也。”
【译文】
20 孔子说:“能依我所言谨慎勤勉而行者,只有颜回啊!”
21 孔子评论颜回:“(颜回)真令人痛惜啊!我只见他努力,从未见他停息。”
【注释】
“语”,音“玉”,告诉、使知道。
“之”,指下一句的“回”,即颜回。
“惰”,不敬也。“不惰”,敬也;“敬”,谨慎勤勉也。
“其回也与”,只有颜回啊。“其”,语助词,用于句首作发语词,无义;“回”即颜回,孔子对弟子皆称其名;“也与”,亦作“也欤”。语助词,可表疑问或感叹。此处表感叹。
“谓”,评论。
“颜渊”,即颜回。曹姓,颜氏,名回,字子渊,故又称颜渊。《论语》为颜回同门师兄弟或晚辈所记,按古礼不能称名,只能称字,故此处称其为“颜渊”。
“惜”,痛也。感到遗憾,哀痛。
“进”,指不断努力。
【评析】
颜回有超强的领悟力,子贡评价颜回可闻一知十。颜回不但极为聪颖,而且异常努力,于孔子所授之道,总能心解力行,其乐道好学在孔门弟子中可谓首屈一指。孔子曾说:“有颜回者好学,不迁怒,不贰过”。老子所谓的“上士闻道,勤而行之”,说的大概就是颜回这种人。是故子曰:“语之而不惰者,其回也与!”,又曰:“吾见其进也,未见其止也。”
颜回小孔子三十岁,十四岁即拜孔子为师,不离孔子左右,是孔子最得意的门生,孔门七十二贤之首,孔子亲列为德行科第一。孔子曾反复称赞说:“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又曾评价道:“回也,其心三月不违仁,其馀则日月至焉而已矣”,由此可见颜回的出类拔萃。可惜颜回英年早逝,年仅四十即不幸辞世,令孔子痛惜不已。
有学者认为第二十章的“语之而不惰”,是指颜回能闻一知十,于孔子之说能尽解之,而其余之人往往不解。故孔子与颜回“语”则“不惰”,而与他人“语”则有时“惰”。此说确实合乎凡夫之“常情”。但孔子并非凡夫,若其有惰语之时,何以自谓“诲人不倦”?故不从此解。